题面壁石

大地那非碧眼僧,九年面壁却何曾。

宋云道是逢葱岭,五叶原教到慧能。

片石无端留色相,千秋不必考明徵。

我非见布疑黂者,画取由他故事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以“题面壁石”为题,出自清代诗人弘历之手。全诗通过描述一块面壁石,巧妙地融入了禅宗修行与历史典故的元素,展现出诗人对禅学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首联“大地那非碧眼僧,九年面壁却何曾”,以反问的形式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深邃的思考空间。这里“碧眼僧”可能暗指西方传来的佛教文化,而“九年面壁”则直接引用了禅宗祖师达摩面壁九年静修的典故,表达了对长时间修行的敬意和对精神追求的肯定。

颔联“宋云道是逢葱岭,五叶原教到慧能”,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提及葱岭(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慧能(禅宗六祖),诗人巧妙地将地理、历史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暗示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间的文化交流。

颈联“片石无端留色相,千秋不必考明徵”,转而聚焦于面壁石本身。诗人以“片石”象征修行中的简单与纯粹,强调了修行过程中内在精神的追求,而非外在形式或历史的考证。这一联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重视,以及对物质世界中表象的超越。

尾联“我非见布疑黂者,画取由他故事增”,诗人自谦并非质疑者,而是选择接受并描绘这些故事,增加了其丰富性。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故事的尊重,也暗示了艺术创作中对历史与传说的再创造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面壁石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禅宗修行、历史典故与艺术创作的元素,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少林寺用唐沈佺期韵

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

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

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

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止顿暮山苍,秋霖入夜长。

惯经曾塞北,初值此嵩阳。

讵止湔尘净,端资润麦香。

来朝林外路,马上试新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会善寺

外方多宝地,净域辟云关。

自占山川秀,遥看花树殷。

到来尘念息,试坐稚冬閒。

绀宇怡神静,丹梯举足攀。

龙池喷德水,雁阁礼华鬘。

太少无穷奥,于兹见一斑。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嵩阳书院

书院嵩阳景最清,石幢犹纪故宫名。

虚誇妙药求方士,何似菁莪育俊英。

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

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