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蓑次陈公父韵(其一)

采藤复采藤,日夕费斤斧。

制为身上蓑,人古衣亦古。

借问制者谁,白沙乃蓑祖。

冉冉绿蓑衣,萧萧白沙渚。

披蓑向江水,顾影还独语。

爱此勿轻捐,春江正多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李东阳的《藤蓑次陈公父韵(其一)》描绘了一幅朴素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诗人通过采藤编蓑衣的过程,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和对简朴生活的珍视。"采藤复采藤,日夕费斤斧",生动地刻画了劳动者的辛勤与专注。"制为身上蓑,人古衣亦古",暗示了蓑衣的悠久历史和传承,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性。

"借问制者谁,白沙乃蓑祖",将编织者比喻为白沙祖先,赋予了蓑衣深厚的文化底蕴。接下来的"冉冉绿蓑衣,萧萧白沙渚",以形象的意象描绘出穿着蓑衣的人在江边独自漫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披蓑向江水,顾影还独语",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在与自己的影子对话,表达对蓑衣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沉思。最后两句"爱此勿轻捐,春江正多雨",提醒人们珍惜这件防雨之物,因为春天的江水常常多雨,蓑衣在此时显得尤为珍贵。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寓含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感悟。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玉堂下直

岸帻斜阳下,疏林开远山。

新凉洒衣袂,爽气清容颜。

林端见初月,素彩生云间。

褰裳步花影,欲动愁阑珊。

向来竹林游,暂到已复还。

宁知一亩内,迥若离市阛。

浮生且为乐,及此一日闲。

形式: 古风

平阴武悯王挽诗

十有四年秋八月,胡笳吹尘暗城阙。

汉家天子亲出师,旌旗如山令不发。

将军意气如飞熊,腰间宝剑双白虹。

长戈一麾四十万,六合惨澹多悲风。

胡天冥冥夜飞雪,将军奋呼山石裂。

平生铁石旧肝肠,化作乌鸢口中血。

君王龙驭今在途,臣身已死谁为扶。

中兴功业吾岂敢,君王独归臣不返。

裕陵松柏自千年,臣归祔葬桥山边。

英魂或助天飙起,长为狼山扫夕烟。

形式: 古风

捕鱼图歌

贫家捕鱼多用罾,富家捕鱼多用网。

贫家不如富家利,一网得鱼长数丈。

江花夹岸江水深,此时尺鱼如寸金。

岸高罾小扳不足,渔歌哀咽愁人心。

家家卖鱼向江浦,大船小船不知数。

大船鱼好多得钱,小船悠悠竟朝暮。

长沙游子思故乡,安得坐观江水傍。

买鱼沽酒对明月,我虽不饮强举觞。

我家海子桥西住,中使馈鱼长比箸。

居民未识忍独尝,自倚阑干放教去。

吾生有兴不在鱼,披图见画已有馀。

无家无业岂足问,但愿四海赤子同鲜腴。

形式: 古风

题丁御史同年墨竹走笔长句

浙江之东县新昌,乃在千岩万壑之中央。

侧身重足恐无路,五步一涧十步冈。

君家茅堂此卜筑,白石丛抱青筼筜。

西接林薄南通塘,低者出地高出墙。

江南此物贱如草,买种不费锸与筐。

野生石迸小如指,一夜风吹还尺强。

烟锄雨栉岁屡改,旧叶换尽新梢长。

青苔白石净如扫,吴纻越罗生雪霜。

脱巾箕踞坐其下,野叟林夫相与狂。

吹洞箫,飞羽觞,鸣玉琴,舞《霓裳》。

阴风䬃䬃左右至,耳热不受秋山凉。

醉中恍惚无定所,颠倒万籁随宫商。

忽如壮士入沙场,铁骑夜蹙阴山疆。

不闻鼓角动,但见矛戟森开张。

忽如仙人来帝傍,翠环金节声锵锵。

不闻鸾鹤叫,但见云中双凤凰。

蛟龙起舞鬼陆梁,复如扁舟渡潇湘。

九疑山前鹧鸪泣,二女闻之双断肠。

是时骚人醉半醒,孤棹万里回沧浪。

十年宦游隔江海,此兴落落何由偿。

深知良工心独苦,爱画不减青琳琅。

往时王孟端,近者夏太常。

二公之画世所藏,此物胡为在君堂。

君心自有百鍊刚,见此意气俱飞扬。

乌台退食宴佳客,看竹不碍肩舆郎。

我当携琴载双鹤,坐子林间青石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