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坐忆金台别,于今十四年。
新恩乘五马,北首渡三川。
县急均鹾户,边停助饷钱。
晋民衣食薄,移柱听调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复所作,名为《答分守魏大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坐忆金台别,于今十四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坐在高台上回忆十四年前与朋友离别的情景,金台在这里可能是某个地点的名称,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个象征,代表着往昔的美好时光。
"新恩乘五马,北首渡三川。"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新的使命或任务,他骑乘着五匹马,向北方进发,跨过了三条河流。这可能是对诗人某次出行的写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战争频仍。
"县急均鹾户,边停助饷钱。" 这两句显示了诗人的关怀民生,他在县里紧急地处理着与盐税相关的事务,并且在边疆地区暂停了一项关于军粮补给的措施。这表明诗人不仅是个文学者,同时也是一个负有责任的官员。
"晋民衣食薄,移柱听调弦。" 最后两句则是对当地百姓生活状况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晋民指的是居住在晋州一带的人们,他们的生活艰难,衣食不丰。这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经济困境。"移柱听调弦"则是诗人在寻找心灵上的慰藉,他可能是在听琴声来缓解内心的忧虑。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方面,是一首集怀旧、政治关怀与个人情感于一体的佳作。
不详
山川错莫不逢春,京洛空多满马尘。
李渤请归聊见志,鲁褒著论久知神。
怀沙曾愧垂纶客,击磬兴嗟荷蒉人。
向老愈怜筋力弱,空伤涸辙泣穷鳞。
志学长年患小成,五言今喜继家声。
因君笔墨多新语,满路云山得美名。
才业未堪高卧显,篇章自欲以文鸣。
归时正是春风好,拥辔应教取次行。
绥城古语刻兜鞬,何事求犀近水燃。
乡里后生轻宿学,朝廷新诏急遗贤。
风回夜月开重晕,骊睡神珠出九渊。
今日秋皋闻鹤唳,茂先方议斸龙泉。
昔年汾水上,曾遇海南翁。
欲问三山路,先知一溉功。
万纷销寂默,一气抱冲融。
更约丹砂诀,他时访葛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