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子俊閒居十首(其九)

衣短不及骭,发短不满梳。

惟有忧世心,皇皇此生俱。

鲋鱼呼辙中,微湿以相濡。

斗水旦夕急,岂与人意殊。

试诵反招隐,愿无怀故居。

墨突何曾黔,行矣勿踟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社会的忧虑以及对生活的态度。首句“衣短不及骭,发短不满梳”以简朴的语言描绘了生活中的小细节,暗示了诗人可能身处贫困之中。接着,“惟有忧世心,皇皇此生俱”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世界的忧虑,这种忧虑伴随他一生。

“鲋鱼呼辙中,微湿以相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困在车辙中的鲋鱼,虽然处境艰难,但仍尽力帮助彼此,体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斗水旦夕急,岂与人意殊”则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紧迫性,即使在困难中,人们也难以预测未来,这与人的主观愿望往往不符。

最后,“试诵反招隐,愿无怀故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意识到现实的束缚,无法完全脱离尘世。“墨突何曾黔,行矣勿踟蹰”则是鼓励自己,即使生活艰辛,也要勇往直前,不要犹豫不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和赵子俊閒居十首(其十)

人生与出处,要不失其正。

手捧毛义檄,以为庭闱庆。

禄养有甘旨,东西惟所命。

贺客来何多,踏破苍苔径。

再拜称寿觞,闾里生新敬。

形式: 古风

米元晖山水

鹘突烟树外,水远山更长。

天地有如许,扁舟何处藏。

如何短篷底,结习犹未忘。

是时水月繁,不见此夜光。

于今尚无恙,怀袖行可将。

我亦流落者,此味惯所尝。

谁能画峨堂,坐我于其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十月既望能静饮客海棠花下即席索诗走笔一笑

久闻使君归,扁舟欲自载。

竟负九日约,吾意良有待。

今朝得得来,适与佳辰会。

名园盛众卉,摇落不少爱。

为语玉林神,无乃风景杀。

春葩发霜枝,一夜作奇怪。

此花红湿处,无如锦城最。

衔来定鸿鹄,万里从雪外。

高情相暖热,置酒出花背。

固知是乡人,岂不在我辈。

西庄见西产,一笑心领解。

主人独妙年,有花正宜戴。

胡为亦见分,无乃嘲老大。

谁令开非时,故遣白发对。

君勿轻白发,发白老更耐。

洛阳刘伯寿,耆英典型在。

醉帽仍插花,岂是儿女态。

还以寿主人,风流更耆艾。

形式: 古风

罗汉臣拄笏亭

爽气钟于西,峨眉横太白。

春风吹不暖,暑路有积雪。

月照平羌冷,云顶七顶湿。

游戏两谪仙,银河洒醉墨。

遂令汉嘉郡,千古占一色。

一从殊方走,江山颇萧瑟。

流落各天涯,相逢未相识。

微闻庄舄吟,握手话畴昔。

乃知此邦秀,终不断地脉。

权门车如雾,众甘炙手热。

而君独几先,惟恐涴我笏。

伟哉百尺楼,西望即乡国。

爽气今已回,何妨高拄颊。

里中表圣公,千载推汲直。

当年几谏纸,扣笏良鲠切。

意欲摧百士,死职非所惜。

此笏岂其遗,正自峭风骨。

愿君善藏之,击邪看他日。

也无羡堆床,富贵竟何益。

长镵白木柄,乃我手中物。

惟有故乡梦,与君共愁绝。

何当驾双鹄,万里溯寥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