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登北山头二首(其一)

朝登北山头,千里入平望。

本欲寄吾怀,胡为返惆怅。

晴云随白日,西去没青嶂。

素丝行满头,吾年安可壮。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朝登北山头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登山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首句“朝登北山头,千里入平望”,诗人以“朝”字开篇,点明时间,紧接着“北山头”三字,交代地点。一个“登”字,不仅描绘出动作,也暗示了诗人的精神状态——他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视野和心境。接下来的“千里入平望”,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所见的辽阔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展开,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想象。

然而,这种开阔的视野并未带来预期中的喜悦或满足感,反而引发了诗人的“惆怅”。这一转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或许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未来的方向,或是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这种情绪的反差,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引人深思。

“晴云随白日,西去没青嶂”,描述了太阳升起后,云彩随着阳光的移动而变化,最终消失在青山之后的景象。这既是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云彩的消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最后,“素丝行满头,吾年安可壮”,诗人将自己比作满头白发的素丝,表达了对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无奈和哀叹。这里的“壮”,既指身体的健壮,也暗含着对青春活力和生命力的渴望。整句话蕴含着对时光飞逝、年华老去的深深忧虑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视角和复杂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朝登北山头二首(其二)

朝登北山头,悠悠望江水。

水流无还期,人老行已矣。

劝君把一樽,聊用置悲喜。

生无死何有,原终乃知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感春二首(其一)

高枝花自舞,低枝花自笑。

上有浓露濯,下有清溪照。

开落十日间,谁识春工妙。

一杯亦颓然,独醒时所诮。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感春二首(其二)

盎盎酒杯绿,披披花萼笑。

虽无同心客,幸有白日照。

趋时性已拙,悲歌声不妙。

素发未能归,猿鸟应相诮。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同阮时中秀才食笋二首(其一)

苍崖长龙孙,头角露已甚。

呼丁恣庖割,移榻就浓荫。

恍疑羽林枪,罗列在紫禁。

馀鞭横瘦蛇,密箨若纫纴。

亭亭风势匀,节节泉脉沁。

藩垣谨藏护,宁使暴客闯。

烹调众云美,剪伐吾亦任。

绕齿嚼冰澌,毛发寒以澿。

閒心本猿鸟,世咏嗟毒鸩。

野逸谁所怜,愁思肠胃渗。

诗才君独勇,辨舌予久噤。

酒行且莫辞,醉胆沧溟浸。

况逢尧舜治,面内来左衽。

熙熙冠盖游,落落饱食饮。

鸾凤自横飞,燕雀蒙广荫。

徘徊食笋谣,明发扁舟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