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气质消磨习俗

由来气质已偏枯,俗染弥深愈失初。

于此不加鏖战勇,却从何处着工夫。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出自明代哲学家吴与弼之手,名为《变化气质消磨习俗》。吴与弼是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此诗反映了他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的深刻思考。

诗中开篇“由来气质已偏枯”,点明了人的本性或气质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已经趋向于某种固定、僵化的状态,即“偏枯”。接着,“俗染弥深愈失初”进一步阐述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随着世俗习惯的深入渗透,人们往往逐渐偏离了最初的纯真和本心。

“于此不加鏖战勇,却从何处着工夫。”这两句表达了改变这一现状的艰难性和必要性。要通过不懈的努力(“鏖战勇”)来对抗外界的侵蚀,恢复和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真我。否则,如何在纷扰的世间找到自我提升和道德修养的路径呢?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人性修养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人在面对这种关系时所面临的挑战和责任。它鼓励人们勇于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以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境界。

收录诗词(1489)

吴与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旧稿

十载飘零无定栖,两年幸隐此山扉。

诗书渐觉添新得,心性还应胜旧时。

形式: 七言绝句

寄题戴氏水竹居

胜日来良朋,相招出茅屋。

壮观穷名山,所历清心目。

山人白云端,苍翠罗脩竹。

鹤发笑相逢,坐谈此君熟。

苔径递幽阴,轩楹净如玉。

尘虑蝉已蜕,道心露新沐。

主宾偶一契,题诗惬素欲。

徘徊话别迟,夤缘看未足。

归卧梅窗云,馀兴犹可掬。

何当载酒来,重寻咏淇澳。

形式: 古风

有悟

困穷拂乱力难胜,天意分明增不能。

思到此心收敛处,聪明睿知自然生。

形式: 七言绝句

除夜(其一)

不惑无闻大圣辞,如今秪有五年期。

譬犹万里关山路,驽足应须日夜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