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师子林八咏(其四)问梅訚》,作者是元代诗人郑元祐。诗中以“谩道龙驹踏杀人”起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骏马奔驰的力量,暗示时间之快,仿佛连梅花结实、春天来临都难以抵挡。接着,“梅花成实又逢春”进一步强调岁月更迭,梅花虽经寒冬,仍能结出果实,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后两句“不因嚼碎无留核,谁为征蓬洗客尘?”则转入哲思,意指若没有梅花果实可供咀嚼,没有核可留,那么它的价值何在?诗人借此寓意人生的磨砺和贡献,即使如梅花般经历风尘,也要有内在的成果和价值,才能洗涤旅人(或人生)的疲惫与尘埃。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元祐诗人在咏物中寄托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