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摰所作,名为《易元吉画猿》,通过对易元吉所绘之猿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诗中以“槲林秋叶青玉繁”开篇,描绘了一幅秋日槲树林中,落叶如青玉般繁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接着,“枝间倒挂秋山猿”一句,将画面聚焦于一只倒挂在树间的猿猴,生动地刻画了其姿态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古面睢盱露瘦月,氄毛匀腻舒玄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猿猴的外貌特征,通过“古面”、“瘦月”等形象化的比喻,以及对毛发细腻质感的描写,展现了猿猴独特的神韵与自然之美。同时,“小猿引臂劳攀援”则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猿猴之间的互动与亲情。
“坐疑跳踯避人去,彷佛悲啸生壁间”两句,通过想象与细节描绘,展现了猿猴在面对人类时的微妙反应,既有对未知的警惕,又蕴含着对人类的亲近感,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巴山楚峡几千里,寒岩数丈移秋轩”两句,将视角扩展至更广阔的地理空间,通过“巴山楚峡”的宏大背景,以及“寒岩数丈”的具体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渺然独起林壑志,平生愿得与彼群”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艺术创作中真实再现自然之美的追求。
最后,“吾知画者古有说,神鬼为易犬马难。物之有象众所识,难以伪笔淆其真”几句,点明了艺术创作中的难度与挑战,强调了真实再现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并对艺术作品的真实性提出了高度的重视。
“安得千金买遗纸,真伪常与识者论”则表达了诗人对珍贵艺术品的渴望,以及对艺术鉴赏与传承的思考,体现了他对艺术价值的深刻认识与追求。
综上所述,《易元吉画猿》不仅是一首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诗歌,更是诗人对自然、艺术、人生等多个层面深刻思考与感悟的体现。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