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木罗青盖,双峰敞翠屏。
风埃愁客路,钟鼓喜禅扃。
下马穿蒙密,随僧入杳冥。
俗襟如见濯,试为泻铜瓶。
诗中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山林寺庙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宗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文同在旅途中的感受与内心世界。
首句“万木罗青盖”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展示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构成的天然屋檐,这些绿意盎然的植被仿佛是大自然赋予寺庙最好的守护。紧接着,“双峰敞翠屏”则进一步强调了山林之中的幽深与神秘,两座山峰如同巨人的臂膀,拥抱着这片静谧的绿色世界。
风景的描写过渡到“风埃愁客路”,这里,“风埃”暗示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变化,旅途中的风尘带来了些许忧思,但这种忧思并未掩盖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紧接着,“钟鼓喜禅扃”则转向了寺庙内部的声音,钟声与鼓声交织出了一种清净欢悦的情绪,这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写。
在“下马穿蒙密”一句中,诗人开始行动起来,“下马”表明他离开了旅途中的坐骑,而“穿蒙密”则描绘了他进入寺庙时所经历的一种神秘而又不易被外界察觉的氛围。接着,“随僧入杳冥”展现了诗人跟随僧侣,步入深邃难测的山林之中,这里的“杳冥”形容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两句则是对内心感受的进一步抒写,“俗襟如见濯”暗示了诗人对于俗世烦恼的放下,仿佛他已经看透并超越了这些凡尘之累。而“试为泻铜瓶”则是一种修行的象征,通过倒空铜瓶中的水来比喻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庙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它不仅是对环境美景的欣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净化。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西乡巴岭下,崄道入孱颜。
使骑到荒驿,野禽啼乱山。
问民青霭里,访古白云间。
几日南城路,新诗满轴还。
山水永最善,守居闻更优。
烟云万石古,风月九岩秋。
几案少俗事,壶觞多雅游。
无因陪后乘,幽意满湘流。
才承宠诏联公鼎,便谒除书别帝阍。
万口一词歌盛德,四年三度福遐藩。
已为魁垒无双士,更入摩诃不二门。
应笑临邛病痟客,最先参见在江原。
一年同住夹城中,小圃高斋幸见容。
吟尽物题春唱和,讲穷人事夜过从。
寻芳待去门前约,访古邀回道上逢。
别后西楼不堪倚,满川林木暮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