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年代的悲凉景象与深沉思考。首联“已成垂蹇到琼南,况复刀兵劫正酣”以“垂蹇”(形容行走艰难)和“刀兵劫”(战争灾难)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战乱中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动荡不安。颔联“酸鼻霜戈公豕突,愁人壮岁失鸡谈”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将士兵的行动比作野猪的狂奔,同时表达了人们在战争中的无助与恐惧,以及壮年失去和平生活的哀愁。
颈联“折冲不用追风马,弭祸无过白玉簪”则提出了对战争的反思,暗示了和平的珍贵与难以实现,同时也表达了对解决纷争方法的探索与期待。尾联“若是王明今广烛,天威咫尺或能严”寄寓了对明君的期盼,希望有一位英明的领导者能够带来和平与秩序,让天威得以显现,维护社会的安宁。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斥、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理想领导者的呼唤,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