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督军湖观竞渡

平湖暮色冥濛,雷风唤起双龙舞。

吸乾彭蠡,须臾噀作,一川烟雨。

汉女霓旌,湘妃翠盖,冯夷鼍鼓。

想祝融指挥,涛奔浪捲,来赴世、间端午。

此地番君旧境,问当年、军容何许。

垂杨断岸,几回想像,水犀潮弩。

风景依然,英雄远矣,悠悠汉楚。

笑邦人、只记饭筒缠綵,汨罗怀古。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傍晚时分,平湖笼罩在朦胧的暮色中,雷声和风雨仿佛唤醒了两条巨龙翩翩起舞。
它们吸干了彭蠡湖的水,瞬间喷涌出如烟如雨的景象。
汉水女神挥动霓虹般的旗帜,湘妃乘坐翠绿的华盖,河神冯夷敲响了鼍鼓。
想象祝融神指挥着滔天巨浪,如同狂风卷起,只为庆祝端午节的到来。
这是古代番君的领地,询问当年的军威是如何盛大的。
河边的垂柳和断崖,曾多少次在心中浮现,想起那些水犀和潮弩的壮观。
风景依旧,但英雄已逝,汉楚之间的历史长河悠悠流淌。
世人只记得粽子的彩带,而汨罗江的古老传说却让人怀念。

注释

冥濛:昏暗模糊。
雷风:雷鸣和风雨。
彭蠡:古代湖泊名,今鄱阳湖。
噀作:喷涌而出。
祝融:火神,此处象征端午节的龙舟竞渡。
饭筒:粽子的别称,古代用竹筒包裹食物。
汨罗:河流名,屈原投江处。

鉴赏

这首元代词人吴存的《水龙吟·督军湖观竞渡》描绘了一幅端午节湖上赛龙舟的壮丽画面。开篇“平湖暮色冥濛,雷风唤起双龙舞”以傍晚时分的湖面和雷电激发龙舟竞渡的场景,营造出神秘而热闹的气氛。接下来,“吸乾彭蠡,须臾噀作,一川烟雨”形象地描绘了龙舟破浪前进,激起层层水雾如烟雨般的壮观景象。

“汉女霓旌,湘妃翠盖,冯夷鼍鼓”运用神话传说,借汉水女神、湘妃和水神冯夷的元素,增添了节日的神话色彩。词人接着写到“祝融指挥,涛奔浪捲”,将龙舟竞渡与火神祝融相联系,展现了力量与速度的结合。

“此地番君旧境,问当年、军容何许”暗示了督军湖曾是军事要地,如今赛龙舟的热闹场面与昔日的军威形成对比。“垂杨断岸,几回想像,水犀潮弩”则通过岸边的柳树和想象中的古代武器,进一步渲染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风景依然,英雄远矣,悠悠汉楚”感叹风景依旧,但英雄已逝,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结尾处“笑邦人、只记饭筒缠綵,汨罗怀古”则以幽默的方式,批评人们过于关注粽子而非龙舟竞渡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对端午传统精神的呼唤。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督军湖端午赛龙舟的盛况,同时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43)

吴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私淑饶鲁之学。部使者劝以仕,不赴。仁宗延祐初,强起为本路学正,改宁国教授。后聘主本省乡试,寻卒。有《程朱传义折衷》、《月湾集》

  • 字:仲退
  • 籍贯:元鄱阳
  • 生卒年:1257—1339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北上道别周明翁遇雪

昨梦骑白凤,身到玉皇家。

晴开阊阖荡荡,白昼舞天葩。

堂上圭陈璧委,堂下鹭班鹄侍,整整复斜斜。

一笑未曾有,两眼眩光华。朝来见,庭中树,玉槎牙。

马头怜我飞絮,行色渺天涯。

想见燕山高处,此际飘花如席,万帐拥毡车。

谁信百花上,江左有梅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麻]韵

水调歌头.代送路同知罢归宣城作

兵卫森画戟,皂盖映朱轓。

平分一郡风月,家世旧衣冠。

数日春风著物,一夜秋霜满野,六月宛陵寒。

只有双溪水,照见寸心丹。公好似,片云起,敬亭山。

悠悠漾漾,等閒飞去又飞还。

笑问无心出岫,何似从龙天上,为雨遍人寰。

输与敬亭老,趺坐静中看。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代赠医者葛道夫

欲问长生药,勾漏有丹砂。

祗今医国妙手,还属葛仙家。

出入神圣工巧,操纵温凉寒热,功用妙无涯。

谈笑起沉痼,阖郡万人誇。又何必,神楼散,紫荷车。

火攻更是上策,一灼补千瑕。

使子声流梁楚,使子名齐和缓,当代更谁加。

金帛何足报,吾笔解生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麻]韵

水调歌头.江浙贡院

尺一九霄下,华发起江湖。

西风吹我衣袂,八月过三吴。

十五西湖月色,十八海门潮势,此景世间无。

收入砚蜍滴,供我笔头枯。七十幅,五千字,日方晡。

贝宫天网下罩,何患有遗珠。

用我玉堂金马,不用清泉白石,真宰自乘除。

长啸吴山顶,天阔雁行疏。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