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觉年年撚指过,急如催浪转长河。
鼎中日月知人少,世上阴阳识者多。
尽为资财损真性,皆因女色逐流波。
□□半有归泉路,忍把真元乱鬼魔。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继先的《金丹诗四十八首》中的第四首。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修炼之道的理解和体验,以及对于世俗生活中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和沉迷女色所带来的警示。
"不觉年年撚指过,急如催浪转长河。"
这一联通过比喻手指快速翻动与奔腾汹涌的长河,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匆忙,表达了对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鼎中日月知人少,世上阴阳识者多。"
这里的“鼎”指的是古代用来观察天文气象的器具,比喻道家修炼之地。诗句表明在修炼真理的人很少,而能够认识到宇宙间阴阳变化规律的人却很多,暗示了对当时社会中人们认知浅薄的批评。
"尽为资财损真性,皆因女色逐流波。"
这一联则指出人们往往为了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以及由于沉迷于女色而随波逐流,这是诗人对于世俗生活中两大诱惑的批判。
"□□半有归泉路,忍把真元乱鬼魔。"
这里“□□”处应为“难寻”或“少有”,意指找到回归本真的道路十分困难。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能坚守真性、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被迷惑和干扰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比修炼与世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道家真理、保持本真的重要性,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不详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流俗纷纷不悟真,不知求己却求人。
只贪世上无穷色,忘却人间有限身。
鼎内药成堪益寿,水中金尽化轻尘。
北邙山下累累土,总是人间不了民。
假法人间有万般,君宜求取紫金丹。
昆崙山上楼台耸,北海炉中龙虎攒。
此个药中为贵宝,将来鍊就作天官。
玉皇数下金玄诏,始信云衢去不难。
金鼎玄珠夜半功,纷纷五彩满房中。
只为日月交加合,却被龟蛇取次攻。
乍见容仪方恍惚,久看相貌即朦胧。
慇勤为报阳人道,此个真空不是空。
人言青白胜黄白,子有新芽赛旧芽。
龙舌急收金鼎火,羽衣争认雪瓯花。
蓬瀛高驾应须发,分武微芳不足誇。
更重主公能事者,蔡君须入陆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