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八观,并叙(其六)真兴寺阁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注释

漠漠:形容广阔无垠的样子。
浩浩:形容众多或声音宏大。
几何:询问高度。
营:建造。
侧身:斜着身体。
飞星:指天上的星星。
王中令:古代官职名。
赪:红色。
写真:画像。
铁面:形容面容严峻。
峥嵘:形容山峰高耸或建筑物峻峭。
暴恣:残暴放纵。
呀喘:喘息声。
曷:为什么,何不。
勇且英:勇敢且杰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宏伟的建筑——真兴寺阁,通过对比山川与城郭、市人与鸦鹊的声音,表现出阁楼的高大和雄浑。诗中提及“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是指历史上的人物建造了这座宏伟的建筑,并且留下了身影于此。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体力与阁楼的坚固,表达出对古人勇力和智慧的赞叹。

诗歌语言雄浑,意境辽阔,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豪放风格,同时也透露出对历史人物和建筑的深刻感悟。通过诗人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真兴寺阁不仅是建筑上的壮观,更承载着一段历史的传说,是古人智慧与勇气的象征。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凤翔八观,并叙(其七)李氏园

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

下有朱门家,破墙围古屋。

举鞭叩其户,幽响答空谷。

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

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

其西引溪水,活活转墙曲。

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

水光兼竹净,时有独立鹄。

林中百尺松,岁久苍鳞蹙。

岂惟此地少,意恐关中独。

小桥过南浦,夹道多乔木。

隐如城百雉,挺若舟千斛。

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

尽东为方池,野雁杂家鹜。

红梨惊合抱,映岛孤云馥。

春光水溶漾,雪阵风翻扑。

其北临长溪,波声卷平陆。

北山卧可见,苍翠间硗秃。

我时来周览,问此谁所筑?

云昔李将军,负险乘衰叔。

抽钱算间口,但未榷羹粥。

当时夺民田,失业安敢哭。

谁家美园囿,籍没不容赎。

此亭破千家,郁郁城之麓。

将军竟何事,虮虱生刀䪅。

何尝载美酒,来此驻车毂。

空使后世人,闻名颈犹缩。

我今官正闲,屡至因休沐。

人生营居止,竟为何人卜。

何当办一身,永与清景逐。

形式: 古风

凤翔八观,并叙(其八)秦穆公墓

橐泉在城东,墓在城中无百步。

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泉识公墓。

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

乃知三子徇公意,亦如齐之二子从田横。

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

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

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伤。

形式: 古风

次韵子由除日见寄

薄宦驱我西,远别不容惜。

方愁后会远,未暇忧岁夕。

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念为儿童岁,屈指已成昔。

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

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

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

寒梅与冻杏,嫩萼初似麦。

攀条为惆怅,玉蕊何时折。

不忧春艳晚,行见弃夏覈。

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

胡为独多感,不见膏自炙。

诗来苦相宽,子意远可射。

依依见其面,疑子在咫尺。

兄今虽小官,幸忝佐方伯。

北池近所凿,中有汧水碧。

临池饮美酒,尚可消永日。

但恐诗力弱,斗健未免馘。

诗成十日到,谁谓千里隔。

一月寄一篇,忧愁何足掷。

形式: 古风

新葺小园二首(其一)

短竹萧萧倚北墙,斩茅披棘见幽芳。

使君尚许分池绿,邻舍何妨借树凉。

亦有杏花充窈窕,更烦莺舌奏铿锵。

身闲酒美谁来劝,坐看花光照水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