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懋德秀才自临江遣人致书海上遇于归途赋诗寄之二首(其二)

踰年海上久安居,多谢萧郎远寄书。

不向去来生一念,已将天地作吾庐。

中洲杳杳旌旗暗,暮景骎骎齿发疏。

准拟峡江成小隐,茅斋借我定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萧懋德秀才自临江遣人致书海上遇于归途赋诗寄之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踰年海上久安居”,描述了诗人长期在海上居住的生活状态,暗示了与外界的隔绝和孤独感。接着,“多谢萧郎远寄书”一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萧懋德寄来的书信的感激之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不向去来生一念,已将天地作吾庐。”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心系天地的豁达胸怀。他不为过去和未来所困扰,而是将整个天地视为自己的居所,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中洲杳杳旌旗暗,暮景骎骎齿发疏。”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中洲景象的观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中洲景象的暗淡与暮景的匆匆,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准拟峡江成小隐,茅斋借我定何如?”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峡江边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建造一间茅屋,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这反映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某种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罪谪海上中州亲故罕通问独虞君祖道相从湖海踰年北归同途次容南赋诗识别

饱经忧患莫如吾,暮景馀生寄一桴。

独子相从来瘴海,岂知还得共归途。

应观天下奇男子,解笑人间浅丈夫。

老去山林养衰疾,好音时与系飞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除夜与宗之对酌怀家

四年除夕旅殊方,海上归来路更长。

暮景飞腾催老病,馀生留滞且炎荒。

传闻寇盗纷惊扰,叹息江湖堕渺茫。

杳杳东吴家万里,椒盘谁与颂馨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庚戌正月一日游都峤山留五绝句栖真观中(其一)

元日寻真到洞天,溪边春色已嫣然。

落花流水人间去,谁道桃源不是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庚戌正月一日游都峤山留五绝句栖真观中(其二)

松岭云峰步步佳,芒鞋竹杖极幽遐。

使君不得同清赏,正恐山将翠幕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