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梁宪所作,名为《寄邵在三》。诗中描绘了邵侯从官场退隐后的生活状态,以及其与周围人物的交往和情感变化。
首句“邵侯今吏隐”,点明邵侯从官场退隐,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不种旧时瓜”则暗示了邵侯不再涉足往日的官场事务,生活态度发生了转变。接下来,“东尽平原客,南乘博望槎”两句,通过描绘邵侯与东边平原上的客人交往,以及南行至博望(古代地名)乘坐木筏的情景,展现了他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青云增意气,高谊重烟霞”两句,进一步刻画了邵侯的内心世界。青云象征着官场的高位,这里用来形容邵侯虽已退隐,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志向和意气。高谊则指深厚的情谊,邵侯珍视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对烟霞的热爱一般。这表明了邵侯不仅在物质上追求淡泊,更在精神上追求高雅与纯粹。
最后,“应笑商山老,何迟到汉家”两句,以商山四皓(古代四位隐士)为喻,表达了对邵侯早年未遇知音、晚来方显才华的感慨。商山四皓本是汉初隐士,后来辅佐刘邦之子刘恒(汉文帝),成就一番伟业。此处诗人希望邵侯能像商山四皓一样,即便晚来也能够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抱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邵侯退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高雅的精神境界,同时也蕴含了对邵侯才能未能早被发现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