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一夜苍山万木枯,霜风飒飒满平芜。

凉回宋玉悲难写,愁剧张衡咏亦无。

玉署昔年酣翰墨,泥涂今日饱驰驱。

可怜司寇堂堂职,忍负君王作叛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此诗《悲秋》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凄凉萧瑟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

首句“一夜苍山万木枯”,以“一夜”之短暂,描绘出“万木枯”的壮阔景象,暗示了秋天的无情与迅速,同时也预示着诗人情感的沉重与哀伤。接着“霜风飒飒满平芜”,进一步渲染了秋风的凛冽和大地的荒凉,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清。

“凉回宋玉悲难写,愁剧张衡咏亦无。”这两句运用典故,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的悲叹相联系,表达了诗人难以言表的悲痛之情。宋玉和张衡都是古代文人,他们的作品中常有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而诗人在这里说“悲难写”、“咏亦无”,意味着即使借用前人的智慧与情感,也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突显了情感的复杂与深刻。

“玉署昔年酣翰墨,泥涂今日饱驰驱。”这两句对比鲜明,前一句回忆往昔在官场中的文采飞扬,后一句则描述了今日的辛劳奔波,暗含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变迁,也反映了诗人对权力与自由、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最后,“可怜司寇堂堂职,忍负君王作叛奴。”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份与职责的矛盾与挣扎。司寇是古代官职,象征着权力与责任,而“忍负君王作叛奴”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他既不愿背叛君王,又不甘心成为“叛奴”,这种矛盾的心理体现了诗人对忠诚与自由、责任与个人意志之间的复杂考量。

综上所述,《悲秋》一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与权力、理想与现实的多重矛盾时的深刻思考与内心挣扎,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184)

张家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灯下偶读武子十三篇

期许当年颇觉迂,壮怀曾爱读阴符。

人间任笑侬狂士,我亦还怜彼鄙夫。

饮恨愁来思复楚,忧天奋处欲吞胡。

封侯自是寻常事,不数功成万骨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忆余为诸生时痛哭当事素餐者若而人通籍后转痛当事误国者若而人甚于若而人也吁祖宗三百年大器遂使獐头鼠目辈一朝堕甑良可痛也良可哭也

朦胧推毂委耑征,无限伤心叹我明。

大老高谋惟避地,将军妙策祇行成。

轻弓短箭来胡马,弃甲投戈走汉兵。

谁使至尊虚拊髀,坐令谈笑失周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军中怀罗徵士孺文从军不果

渺渺伊人忽我思,山川回望隔黄旗。

南阳肯信能长卧,采石遥怜待出奇。

孤愤久知思汉室,同仇应共振王师。

寒光夜发芙蓉剑,正是期君出匣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军中怀康之侄

荏苒星霜节已徂,天涯零落各欷歔。

传予被掳情原伪,闻尔从胡事亦迂。

斩佞莫忘朱子剑,传家休负石公书。

当年淝水称能事,折屐遥缄望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