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将领的英勇形象,通过对比鲜明的画面和动作,展现了战争场景下的紧张气氛。"洛生闲咏正抽毫,忽傍旌旗著战袍"一句,以洛阳之名开篇,"闲咏"暗示一种从容不迫的状态,而"忽傍旌旗"则是战争即将爆发的信号,这种对比设置了全诗紧张的基调。"檄下连营皆破胆"表明敌人闻风丧胆,"剑离孤匣欲吹毛"则展现出将领手握长剑,准备迎战的情景。
"清秋月色临军垒"一句,以明净的月光衬托军营的严肃,为诗境增添了一层淡远之感。"半夜淮声入贼壕"则是战争爆发时的紧迫场面,"淮声"可能指的是战鼓的声音,或者是河水的声音,均暗示着战争即将到来。
最后两句"除却征南为上将,平徐功业更谁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将领的赞誉,认为除了他在征战南方时所展现出的英勇,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位将领军事才能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和对将领英勇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出唐代边塞战事的紧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