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月华临静夜

长空埃?灭,皎皎月华临。色正秋将半,光鲜夜自深。

九霄晴更彻,四野气难侵。

静照遥山出,孤明列宿沈。

高人应不寐,惊鹊复何心。

漏尽东方晓,佳期何处寻。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月色辉映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内心的宁静。诗中“长空埃?灭,皎皎月华临”两句,以“长空”象征广阔无垠的夜空,“埃?灭”则暗示了夜色渐浓,而“皎皎月华临”则是月亮如织,照耀在夜幕之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的“色正秋将半,光鲜夜自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色正”指的是秋意渐浓,而“光鲜夜自深”则是月色愈发明亮,夜晚也变得更加深邃。紧接着的“九霄晴更彻,四野气难侵”表达了天空的清澈和大地的宁静,“九霄”比喻高远的云端,“晴更彻”则是云层中透出的月光愈发明净,而“四野气难侵”则形容了一种难以入侵的纯洁与安宁。

诗人通过“静照遥山出,孤明列宿沈”两句,将这种宁静和美好延伸到远处的山峦以及深邃的星辰之中。月光如水般流淌至远处的山峦,而那些孤零零的星辉则沉浸在无垠的夜空之中。

“高人应不寐,惊鹊复何心”一句,则是诗人对那位贤者的提醒和自我安慰,或许是在暗示自己应该珍惜这份宁静,不被世俗琐事所扰。最后,“漏尽东方晓,佳期何处寻”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寻。诗人在月色中沉醉,却也意识到夜已深,黎明即将来临,那种难得的宁静与美好又该在哪里寻找呢?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

银汉波澜溢,经旬雨未休。

细听宜隔牖,远望忆高楼。

风急飘还断,云低落更稠。

走童惊掣电,饥鸟啄浮沤。

丝网张空际,蛛绳续瓦沟。

青蛙多入户,潢潦欲胜舟。

雷怒疑山破,池浑似土流。

灰人漫禳厌,水马恣沈浮。

广陌应翻浪,贫居恐作湫。

阳精藏不耀,阴气盛难收。

远色重林暮,繁声四壁秋。

望晴思见日,防冷欲披裘。

枕润眠还懒,车羸出转忧。

散空烟漠漠,迸溜竹修修。

树暗蝉吟咽,巢倾燕语愁。

琴书凉簟净,灯烛夜窗幽。

天下那能向,龙边岂易求。

湿烟凝灶额,荒草覆墙头。

酒思凄方罢,诗情耿始抽。

下床先仗屐,汲井恐飘瓯。

危坐徒相忆,佳期未有由。

劳君寄新什,终日不能酬。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酬光禄田卿六韵见寄

以病辞朝谒,迂疏种药翁。

心弥念鱼鸟,诏遣理兵戎。

绕户旌旗影,吹人鼓角风。

雪晴嵩岳顶,树老陕城宫。

莅职才微薄,归山路未通。

名卿诗句峭,诮我在关东。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题山寺

千重山崦里,楼阁影参差。

未暇寻僧院,先看置寺碑。

竹深行渐暗,石稳坐多时。

古塔虫蛇善,阴廊鸟雀痴。

云开上界近,泉落下方迟。

为爱青桐叶,因题满树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题凤翔西郭新亭

西郭尘埃外,新亭制度奇。

地形当要处,人力是闲时。

结搆方殊绝,高低更合宜。

栋梁清俸买,松竹远山移。

佛寺幽难敌,仙家景可追。

良工惭巧尽,上客恨逢迟。

两面寒波涨,当前软柳垂。

清虚宜月入,凉冷胜风吹。

宴赏军容静,登临妓乐随。

鱼龙听弦管,凫鹤识旌旗。

泛鹢春流阔,飞觞白日欹。

闲花长在户,嫩藓乍缘墀。

永望情无极,频来困不辞。

云峰晴转翠,烟树晓逾滋。

向野惟贪静,临空遽觉危。

行人如不到,游乐更何为。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