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

一夜朔风吼,河声怒似雷。

上流冰动岳,亭午日飞灰。

浪挟群灵定,沙浮浩劫来。

怀中无白璧,径渡不须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渡河》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冬夜渡河时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一夜朔风吼”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形象,勾勒出寒冷冬夜的凛冽氛围,风声如猛兽咆哮,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气氛。接着,“河声怒似雷”进一步渲染了河水在严寒下奔腾不息的气势,仿佛雷鸣般震耳欲聋,展现出自然力量的雄浑与威严。

“上流冰动岳”一句,将冰块在河流中流动比作山岳在移动,形象地表现了冰块之大与水流之急,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与不可预测性。“亭午日飞灰”则描绘了正午阳光照耀下的景象,阳光似乎能将尘埃蒸发殆尽,展现出一种明亮而纯净的自然之美。

“浪挟群灵定,沙浮浩劫来”两句,前句描述了波涛汹涌的河水似乎在挟持着一切向着平静的方向前进,后句则预示着历史的洪流中,无论是繁华还是灾难,都将随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强调了自然与时间的力量。

最后,“怀中无白璧,径渡不须猜”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坦然态度,即使没有珍贵的宝物作为支撑,也能勇敢地穿越这湍急的河流,象征着在逆境中保持坚定与自信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题济宁驿舍

乌乌冻角戍楼空,只堠双亭叹转蓬。

今日倦游过济北,何人长句擅山东。

欹斜舞影鸡声月,触忤愁心马耳风。

明发南城驿前路,去程都在雪光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马上逢雁

我方北去一千里,尔是南来第几群。

来岁北归如有意,深闺书札恐烦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东平

如天大道走晴雷,似水征轮起薄埃。

山势尽朝东岳去,地形都向北平开。

弦歌邹鲁仍儒俗,指顾燕齐想霸才。

快眺顿忘行路苦,一鞭捎下乱冈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东阿道中逢汪剑潭

三千客路行未半,昨夜始宿东阿县。

晓扶残醉登雕鞍,午向茅檐餐麦饭。

担夫逆旅相弟昆,潇洒行装孑无伴。

门前郎当闻驮铃,有客停车捲车幔。

裘马虽争入蜀都,容颜略似游梁倦。

凝眸审得故人是,失喜抱持狂欲旋。

大海浮萍聚亦奇,各拂征衫更相见。

五年相失江淮间,旧雨星飞尺书断。

谁知马溷尘坑中,千里游踪牵一线。

我来颍亳君淮徐,征程似水东西判。

天公若悭会面缘,早晚何难一程先。

问君此行胡为哉,怀策欲向金门献。

多时苦作饥凤号,今日应随景星见。

我簪秃管亦沓来,相从愿识金台面。

斯游端合决行藏,亲老何堪久贫贱。

此邦去岁遭黄巾,过客至今犹色变。

时时林鸟惊虚弓,往往村墟断朝爨。

窥囊纵不忧盗贼,争命何曾识刀箭。

逢君始觉胆气粗,独客愁心砉冰泮。

复忧天际堆同云,祇恐前途飞雪片。

畏寒偏欲冲寒来,我辈谋生不如雁。

今宵且作竟夕谈,十千沽酒宁容算。

从此千山并辔行,车中更乞新诗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