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随机无尽颂(其四)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塔庙比摩尼,觉了不修持。

身中真舍利,只恐自狐疑。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翻译

寺庙与摩尼珠相比,悟道后并不需要修行。
体内的真正舍利子,只怕自己会怀疑它的存在。

注释

塔庙:指佛教中的寺庙。
摩尼:古代的一种宝石,象征智慧和真理。
觉了:觉悟、明白道理。
修持:佛教中修炼、修行的行为。
真舍利:佛教中指修行者死后留下的具有灵性的舍利子。
自狐疑:对自己产生疑惑,自我怀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四部分,名为“尊重正教分第十二”。诗的内容主要围绕佛教的教义和修行展开。

首句“塔庙比摩尼”将佛塔与宝石(摩尼珠)相提并论,比喻佛法的珍贵和深入人心。摩尼珠在古代被视为象征智慧和光明的宝物,这里暗示佛法如同塔庙中的珍宝,值得人们顶礼膜拜和深入探索。

次句“觉了不修持”强调了觉悟的重要性,即一旦认识到真理,就不需要通过传统的修行方式来维持或提升境界。这体现了佛教中“悟道即解脱”的理念。

第三句“身中真舍利”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舍利子是佛教中高僧死后留下的圣物,象征着他们的精神和智慧。此处将这种内在的智慧视为“真舍利”,表明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最后一句“只恐自狐疑”表达了对自我怀疑的警惕,提醒修行者要坚定信念,避免陷入自我疑惑的困境,只有去除杂念,才能真正体验到佛法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佛教修行的核心——觉悟与内在智慧的开发,以及对自我认知的清晰与坚定。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七)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龙宫盈海藏,金口亲宣唱。

字字不违贤,个中绝名相。

形式: 偈颂 押[漾]韵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七)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海门风静夜,满月辽天挂。

除非知不知,实相凭谁话。

形式: 偈颂 押[卦]韵

畏爱兼抱

南山有条鳖鼻蛇,雪峰往日镇常誇。

丧身失命知多少,满地如今号菜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颂十玄谈(其一)一色

枯木岩前差路多,不行鸟道转誵讹。

狐狸引入豪猪窟,不久成团被死魔。

形式: 偈颂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