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片月秋帆送冯叔系北行

秋帆一幅随高雁,长安片月相思见。

茭菰十里送君行,捩柁未开泪欲倾。

燕都我曾游几度,悲歌饮酒时无数。

易水荆轲不用求,击筑一声寒云流。

寒云流,秋色里。

望诸一去三千年,高台黄金今亦地。

羡君持管复能书,谅君弹铗食有鱼。

大道朱门天外起,长堤骏马柳中趋。

柳中天外鸣孤鹤,长笛短箫断复作。

此时为忆越山头,小肆高囱同夜酌。

天目高峰六千丈,陪余一拄青藜杖。

飞瀑能为疋练长,古藤复向回溪涨。

回溪疋练有时休,二十功名正黑头。

你今有术可干禄,我巳无相堪封侯。

秦山人,号冰玉,飞雪哦诗清簌簌。

昨宵一为泛湖船,今日何当别远天。

种得梅花三百树,望尔早归抱瓮鹤底眠。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赋得片月秋帆送冯叔系北行》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全诗以“秋帆”、“片月”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冯叔系北行的深情厚谊与离别之情。

首句“秋帆一幅随高雁”,以“秋帆”起笔,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秋日乘风破浪的画面,高飞的大雁象征着友人的远行,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离愁的氛围。接着,“长安片月相思见”,将目光转向远方,长安的月亮成了诗人思念友人的见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不舍之情。

“茭菰十里送君行,捩柁未开泪欲倾。”进一步描绘了送别场景,十里茭菰(一种水生植物)象征着送别的路程,友人即将启程,诗人内心充满了离别之痛,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这一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细腻地刻画了离别时的伤感情绪。

“燕都我曾游几度,悲歌饮酒时无数。”回忆与友人在燕都的相聚时光,通过“悲歌饮酒”的场景,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接下来,“易水荆轲不用求,击筑一声寒云流。”借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勇敢追求理想的赞美,同时“寒云流”又暗含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

“寒云流,秋色里。望诸一去三千年,高台黄金今亦地。”这两句通过时空转换,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无限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羡君持管复能书,谅君弹铗食有鱼。”表达了对友人才华和生活的羡慕,同时也预祝友人旅途顺利,生活富足。接下来,“大道朱门天外起,长堤骏马柳中趋。”描绘了一幅繁华景象,预示着友人未来有望成就一番事业。

“柳中天外鸣孤鹤,长笛短箫断复作。”通过自然界的声响,象征着友人未来的道路虽有曲折,但终将有所成就。最后,“此时为忆越山头,小肆高囱同夜酌。”回忆与友人在越山头的相聚,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送王君恤刑江北

凤城春上垂杨色,使君将春往江北。

是谁匝网密如云,帝遣爽鸠放孱翼。

陛辞才罢即登车,有如西水救东鱼。

都门送客追难及,径指飞尘与雁俱。

形式: 古风

送内兄潘五北上

去年八月吾入科,二妹开帷送五哥。

今日五哥复北上,房空镜暗馀轻罗。

二月梨花几树云,九曲黄河千尺波。

忽然念此杳如梦,落日掌船烟雾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沈小霞梅为侄良甫题

刑部天津住沈郎,归来上冢持羔羊。

梅花雪后春无数,柏树风前泪几行。

我家阿咸之大父,往年作官亦刑部。

常捐俸钱买丹青,阿咸风味似乃祖。

沈郎放笔梅干古,掷笔了不索阿堵。

形式: 古风

题内兄家所藏画鹿一篇

青春手绾驿堂绶,购得名画满堂后。

取将麋鹿障前庭,寒流迸落孤松吼。

忆昨我从武夷来,此中泉石彼中有。

入门向壁寒色高,却步犹疑九曲走。

此景固是九曲奇,此鹿还得千龄寿。

两角珊瑚映紫茸,一身雪片凝黄耇。

犹记曾牵太乙车,何须惊顾咸阳狗。

看罢巳舒羁客愁,况复山花发囱牖。

抚几转呼庭上人,为取银匙倾百卣。

知君本是旷荡流,懒束带钩事官守。

正如麋鹿困樊笼,终想长林悦丰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