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六首(其十一)

尘融法界,念尽毗卢。千眼顿开,纤尘不立。

游戏宝明空海,超越菩提觉场。

善财入楼阁之门,重重无尽。

居士供蒲塞之馔,种种庄严。

以上妙饮食供养为法门,以广大愿心总持为佛事。

一一摄入,一一交参。一一圆融,一一周遍。

理事平等,真俗混融。凡圣同源,因果不二。

直得文殊骑狮子,入普贤鼻孔里藏身。

普贤骑象王,入文殊眼睛里瞌睡。

释迦弥勒,掩耳偷铃。势至观音,抱赃叫屈。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和幽默,描绘了佛法的深邃与广大。"尘融法界,念尽毗卢",点出了佛法的无边与包容,一切法界皆融入其中,所有的念头都指向了宇宙的本源。"千眼顿开,纤尘不立",形象地表达了佛法的洞察力,任何微小的事物都无法隐藏在佛法的光芒之下。

接下来的"游戏宝明空海,超越菩提觉场",则展现了佛法的自由与超脱,如同在光明的海洋中游戏,超越了世俗的觉悟境界。"善财入楼阁之门,重重无尽",以善财童子的故事,象征着修行者不断深入探索,层层递进,永无止境。

"居士供蒲塞之馔,种种庄严",描述了在家修行者的奉献与庄严,通过供养来表达对佛法的敬仰与实践。"以上妙饮食供养为法门,以广大愿心总持为佛事",强调了供养与愿力在修行中的重要性,是通往觉悟之路的阶梯。

"一一摄入,一一交参。一一圆融,一一周遍",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全面性和内在联系,一切事物都在佛法的包容之中,相互交织,彼此圆融,遍及一切。

"理事平等,真俗混融",揭示了佛法的真理与现象之间的和谐统一,真实与世俗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凡圣同源,因果不二",强调了所有生命都是从同一源头流出,因果律是不变的法则,贯穿于一切存在之中。

最后的"文殊骑狮子,入普贤鼻孔里藏身。普贤骑象王,入文殊眼睛里瞌睡。释迦弥勒,掩耳偷铃。势至观音,抱赃叫屈",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佛法的机锋与幽默,以及诸佛菩萨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智慧与趣味,同时也寓含了对修行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和挑战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3)

释士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十六首(其十二)

老龙千丈湫,晴空散飞雪。

尊者诺讵罗,坐视眼眨眨。

老禅来住山,梵志翻著袜。

乍可刺汝眼,且要话头活。

形式: 偈颂

偈十六首(其十三)

老禅不打鼓山鼓,送老来看雁范山。

杰阁重楼都不见,溪边茅屋两三间。

形式: 偈颂 押[删]韵

偈十六首(其十四)

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临济德山,是何草芥。

向上一路,荆棘成林。更欲翻身,堕崖落堑。

总不动著,当处活埋。生机临时,翻成乱统。

穿耳胡僧葱岭去,夜行踏雪马蹄轻。

形式: 偈颂

偈十六首(其十五)

悬泉千尺泻龙湫,一叶萧萧万木秋。

坐看孤云行看月,更无佛法挂心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