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春草谣为华彦清作》由元代诗人李孝光所作,通过对春草和春阳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首句“春草何离离,春阳何迟迟”,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春草茂盛繁密,春阳温暖而缓慢地升起,营造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接着,“万物沐膏泽,百草独光辉”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滋养与万物复苏,尤其是春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展现出独特的光彩。
“光辉被下土,天公本无私”一句,诗人将春草的光辉比喻为上天的恩赐,强调了自然界的慷慨与无私,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应当珍惜并感恩这一切。
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的思考,“男儿生身,长大贤知。母恩未报,何用儿为”。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认为人应当通过智慧与品德来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否则即使长大成人也毫无意义。最后,“何以报母手中线,冬温枕席夏挥扇”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如何具体地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激,无论是冬天为母亲暖床,还是夏天为她扇风解暑,都是对母爱的深情回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春草与春阳的象征,以及对母爱的颂扬,展现了生命、自然与亲情之间的深刻联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亲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