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户部宝集丈室二首(其二)

贵有空王章,贫无置锥地。

冲风窗自语,涴壁虫成字。

向隅有知音,阖门接彊对。

只道庭前柏,西来本无意。

形式: 古风

翻译

尊贵者拥有空王的智慧,贫穷者连立足之地也没有。
狂风吹过窗户,仿佛在自言自语,墙壁上的污渍像虫子爬过留下的字迹。
孤独的人也有知心朋友,关闭门户与困境相对抗。
只以为庭院前的柏树,从西方而来并无特别的意图。

注释

贵:指地位尊贵或精神层面的高贵。
空王:佛教中的概念,指智慧空灵的境界。
置锥地:比喻没有立足之地,非常贫困。
冲风:猛烈的风。
涴壁:玷污墙壁。
虫成字:形容污渍或裂痕排列成字形。
向隅:角落,比喻孤独或困苦的处境。
知音:理解自己、共鸣的朋友。
彊对:艰难的应对,对抗。
庭前柏:庭院里的柏树,常象征坚韧和长寿。
西来:从西方来,可能象征远方或命运的安排。
无意:并非有意为之,自然生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和郑户部宝集丈室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种生活状态:贵者拥有宽敞的居所(“贵有空王章”),而贫者则无立锥之地,暗示生活的艰辛(“贫无置锥地”)。接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这种对比,窗户在风雨中发出声音,墙壁上虫迹斑驳,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无奈(“冲风窗自语,涴壁虫成字”)。

诗人感慨,尽管身处困境,仍有知心朋友相伴(“向隅有知音,阖门接彊对”),这使得生活虽苦,却也有了慰藉。最后两句,诗人借庭前柏树表达了自己无意追求权势的心境(“只道庭前柏,西来本无意”),暗含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和自然景物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贫富不均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个人的淡泊情怀。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和郑户部宝集丈室二首(其一)

远游游则远,安心心已安。

茅茨更何事,一坐五年宽。

客来问法要,示以无所还。

勿云空生默,听者不胜言。

形式: 古风

和寇十一同登寺山

度暑无好怀,凭危略幽致。

衣冠蔚如林,从我才一二。

兹山昔深登,岁月谁得记。

尚有名胜流,不与金石悴。

孰知千载后,我与子复至。

烟昏倏见灯,洪发恐无地。

领略章句手,割据英雄志。

兴坏容一瞬,今昔当几喟。

围山缺西北,放目不可制。

归怀纳清境,夜榻成良寐。

零落壁间诗,岂特彼所愧。

会逢南过适,不问西来意。

形式: 古风

和黄充小雪

度腊侵春亦未迟,纷纷款款意犹微。

沾衣带润元无见,著物还消不待晞。

剩欲打窗连夜听,未须迷雁断行飞。

老年才尽无新语,只欲烦君急手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黄充实春尽游南山

逐胜阙勇功,饯春无少色。

出门欲何向,坂丸随所击。

百年馀几何,十步复一息。

同来二三子,楚楚颇脩饰。

行前强老夫,径捷疲峻陟。

山门开烟霏,禅房闭岑寂。

口燥沾茗碗,久厄此为德。

逐日下西山,草路荒不识。

回溪转钩曲,门径入绳直。

故人喜领客,内愧积腹臆。

所来为亲旧,扫除称寥阒。

疾风无末势,过雨有馀沥。

高花初欲然,平荷已如拭。

因君感衰盛,丑好移顷刻。

交新厌区区,话旧听历历。

谈间十一二,四座已倾侧。

茅屋漏风霜,山田带沙砾。

尚能哀此老,举手触四塞。

君如涧底松,超拔出天壁。

学诗有新功,黄魏共推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