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黄忍庵太史四首(其三)

学到难穷地,文能不愧名。

虽为今太史,犹似老诸生。

江海心常下,山林迹未并。

一时称盛事,千里聚同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所作的《赠别黄忍庵太史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黄忍庵太史的赞美和赠别,展现了对学问追求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友人离别的不舍。

首句“学到难穷地”,表达了对黄忍庵太史在学问上不断探索、追求的精神的赞扬,暗示了其学识深广,难以穷尽。接着,“文能不愧名”进一步肯定了黄忍庵太史的文学成就与名声相符,即他的作品与他的声誉相得益彰,无愧于世。

“虽为今太史”,点明黄忍庵的身份,即他不仅是当代的史官,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犹似老诸生”,则通过将他比作年长的学者,强调了他对学问的执着和深入研究的态度,即使在高位也不忘初心。

“江海心常下,山林迹未并”,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黄忍庵太史的心境和行为。江海象征广阔无垠,山林代表隐逸之境,这两者看似对立,实则反映了黄忍庵既能在世俗中坚守本心,又能在内心深处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两者兼备,和谐统一。

最后,“一时称盛事,千里聚同声”,总结了黄忍庵太史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的情景,说明了他的影响力超越了地域界限,得到了众多人士的共鸣和认可。这不仅是对黄忍庵太史个人成就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人格魅力和学术贡献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陈恭尹对黄忍庵太史的深厚敬意和真挚情感,同时也传递出对学问追求和友谊珍视的美好价值观念。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赠别黄忍庵太史四首(其四)

暂为乡井别,十日惜分携。

观化俄生柳,看书亦杖藜。

心知龙节返,路出海云西。

会买扁舟送,渔家水满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病中承彭子安见过别后奉怀

度岭年殊少,轩车满路光。

病中吾见汝,秋后客何乡。

伏枕违清论,开篇得妙方。

愈风文檄在,继述有诸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林敬臣

南雁去不极,北风声正喧。

何堪衰草日,还是送王孙。

再世依耕凿,空山矢寤言。

与谁登冠石,放眼望中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病足舟中即事

兴剧思凭览,人扶上小舠。

客囊携薏苡,乡酒寄松毛。

少食肌时减,多眠骨屡高。

可怜中夜梦,跃马尚能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