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纤纤光润态偏浓,曲曲花蓬暖自融。

娇泪恼公初著雨,丰肌病酒不宜风。

人疑欲睡高烧烛,天悔无香剩与红。

正使吹残亦何恨,向来艳艳本空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纤细的光芒格外浓郁,弯曲的花朵蓬松温暖自消融。
娇嫩的眼泪因初降的雨滴而烦恼,丰满的肌肤经酒后不宜受风。
人们似乎想入睡,高高点燃的蜡烛照亮了四周,天空遗憾没有香气,只剩红艳的色彩。
即使被风吹散,又有什么遗憾呢?毕竟它从来都是如此短暂且虚幻的美丽。

注释

纤纤:形容物体细长柔美。
光润:光滑润泽。
偏浓:特别浓厚。
曲曲:弯曲的样子。
花蓬:花朵的团簇。
暖自融:温暖得自己都融化了。
娇泪:娇嫩的眼泪。
恼公:惹恼了他(指公,可能指情人或爱人)。
初著雨:刚刚下过雨。
丰肌:丰满的肌肤。
病酒:醉酒后的不适。
不宜风:不适合受风。
欲睡:想要入睡。
高烧烛:高高燃烧的蜡烛。
天悔:天空感到遗憾。
无香:没有香气。
剩与红:只剩下红色。
吹残:吹灭。
恨:遗憾。
向来:一直以来。
艳艳:鲜艳。
本空空:本来就是空虚的。

鉴赏

这首宋末元初赵文的《海棠》描绘了一幅细腻的海棠花图。首句“纤纤光润态偏浓”,赞美了海棠花的娇嫩光泽,形态饱满。次句“曲曲花蓬暖自融”则写出了花朵在春日阳光下绽放的温馨场景,仿佛花蕊中的暖意能融化周围的寒意。

第三句“娇泪恼公初著雨”,通过拟人手法,将花瓣上的雨滴比作女子的眼泪,既写出海棠的娇柔,又暗示了风雨对花的怜惜。第四句“丰肌病酒不宜风”进一步描绘海棠在微醺中抵御风寒的坚韧,丰满的花朵仿佛有病态的美,更显其生命力。

第五句“人疑欲睡高烧烛”以人的情感投射到花上,想象人在深夜燃烛欣赏海棠的情景,烘托出海棠的迷人风采。最后一句“天悔无香剩与红”感叹海棠虽无香气,但仅凭鲜艳的红色就足以吸引人的目光,表达出诗人对海棠颜色之美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海棠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韵味和诗人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209)

赵文(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凤之,又字仪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 字:惟恭
  • 号:青山
  • 籍贯:宋末元初文
  • 生卒年:1239-1315

相关古诗词

寄孙小隐

恰似东山不见时,我怀如此更能诗。

传闻荐表虽无验,感激修涂独见思。

渝水微茫蓬岛外,秋风浩荡菊花期。

别来残锦何堪寄,羞示孙郎帐下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欧阳振仲

晚客他州只为饥,无人可与话心期。

前生一念有今日,投老相逢复几时。

头白可知天下事,秋深定有客中诗。

何当细语梅花下,眼底故人今在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钦叔内翰并寄刘达卿郎中白文举编修二首(其一)

君性我所谙,我心君所知。

凡我之所短,君亦时有之。

谋事恨太锐,临断恨太迟。

持论恨太高,徇俗恨太卑。

人道自近始,贫富理不齐。

君自不得饱,欲疗何人饥。

乞醯乞诸邻,圣哲有明讥。

被发救乡人,智者所不为。

且如与人交,交有非所宜。

白黑不复择,豁豁倾心脾。

汎爱岂不可,后悔终自贻。

又如与人言,宁复无失辞。

刺口论成败,白眼谈歌诗。

世故彀黄閒,能不发其机。

闻君作损斋,似觉豪华非。

惩忿与窒欲,百年有良规。

与子各努力,岁晚以为期。

形式: 古风

丁督护曲(其一)

丁督护,为我行。去时马上郎,今作野外殇。

男儿肯断头,归女肯断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