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喜汤别驾枉顾别后奉呈此作

三月一月雨,重阴不可擘。

农家正耕布,潦水瀰数尺。

汤侯倏何来,道此为疆埸。

老父忙著冠,贱子迎倒屐。

柴门罕经过,讵枉高贤迹。

跋涉泥泞中,仆夫颇狼籍。

起辞宁再三,荒窭念卒迫。

馈膳止园蔬,进觞惟苦醳。

情真不缛礼,语款频促席。

延伫还出门,馀光回涧璧。

林静宿鸟喧,云归远山碧。

愧匪充淹留,返景日将夕。

别驾非散地,况乃声辉奕。

赤骥不骋途,下驷空累百。

何时聆车音,重来候桑陌。

痒奇得杷梳,枯稿酣濡泽。

咄尔书空士,高天胡局蹐。

楚璞终待沽,云鹏看翻翮。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汤别驾来访山居,与主人符锡之间的温馨互动。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家生活的忙碌与艰辛,以及汤别驾对农民疾苦的关注和关怀。

首句“三月一月雨,重阴不可擘”描绘了三月连绵不断的雨水,使得天空阴沉,难以分辨。接着“农家正耕布,潦水瀰数尺”点明了农事繁忙,积水成灾的情景。这种背景设定为后文汤别驾的来访提供了社会背景。

“汤侯倏何来,道此为疆埸”表达了汤别驾突然造访,关心农民疾苦的情怀。老父忙于整理头饰,儿子则匆忙迎接,体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对客人的尊重。柴门虽简陋,却能接待高贤,表现了主人的谦逊与好客。

“跋涉泥泞中,仆夫颇狼籍”描述了汤别驾来访时的艰难环境,仆人也显得有些狼狈。然而,汤别驾并未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关注农民的困境。“起辞宁再三,荒窭念卒迫”表现了汤别驾的耐心与同情心。

“馈膳止园蔬,进觞惟苦醳”说明了汤别驾来访时的简单饮食,仅以园中的蔬菜和苦酒招待,体现了节俭与朴实。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真诚的交流,“情真不缛礼,语款频促席”表明了双方情感的真挚与对话的深入。

最后,“延伫还出门,馀光回涧璧。林静宿鸟喧,云归远山碧”描绘了汤别驾离开后,山林恢复宁静,云彩归于远山的景象,象征着友谊的持久与美好。尽管汤别驾并非常驻之地,但他的声名却如同日落余晖般光辉,令人怀念。

“何时聆车音,重来候桑陌”表达了符锡对汤别驾再次来访的期待,希望在桑田小路上再次听到他的车声。结尾部分“痒奇得杷梳,枯稿酣濡泽。咄尔书空士,高天胡局蹐。楚璞终待沽,云鹏看翻翮”则以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汤别驾才能的赞赏与期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关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收录诗词(743)

符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生辰自述寄介溪内翰

行年不自觉,冉冉踰知非。

结发事游宦,壮志藐轻肥。

蹉跎颜鬓改,黾勉岁月违。

投迹南涧中,良朋亦因稀。

负笈二三子,取乐聊相依。

缅荷青云客,移书含讽讥。

好事每失时,余将从此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奉和徐太守阅陶诗一日难再晨句有感而作

亹亹幽居士,雅志在经略。

兀傲当盛年,岂不荣世爵。

尺表无停晷,颓波其容作。

抱独发孤唱,览物将焉托。

遂此耿介怀,和光谌所薄。

读书贫巷中,稍旨颜瓢乐。

猥蒙父老顾,乖违愧留诺。

曾知凌烟上,风云炳丹雘。

驰阪登骏良,絷泥委骀弱。

慎惟明德姿,湛卢思避锷。

圣纪值重明,遑途靡枘凿。

申命隆时牧,流膏侈偏著。

惜晨仗兹篇,翻遗野人药。

三叹不辍响,绸缪盻西郭。

起舞想闻鸡,待旦兴宵柝。

良一激懦□,滞思出玄莫。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夏晴即事

晴空藐何际,仰观不踰几。

万古祗今日,从渠讨前史。

虚斋畅幽景,云白天在水。

濯足欣清池,不觉忘解履。

还顾两小童,孰辨非与是。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黄参军

我昔游岭表,乡里不见一。

暨我居京城,岭表官秩秩。

郡邑或分教,戎卫或参幕。

名位虽未扬,才华并高卓。

黄君复此去,万里戒行装。

心旌指南斗,别我意何长。

托交忝世契,岂云折辈行。

赠言满湘帙,岂云迂腐章。

风土各有宜,赞画各有方。

谓余稍涉历,咨询走徬徨。

军旅贵机密,变态亦靡常。

矢心抱忠诚,可以横八荒。

兼怀二三友,寅恊贵想忘。

天飞谅不远,海鹤参翱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