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山中庵堂景象。首联“延福精庐面小桥,半临流水半临郊”以小桥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空间,庵堂既贴近潺潺流水,又与郊野相接,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氛围。
颔联“红分日影穿林隙,青送山光落树梢”细腻地描绘了光线与色彩的变化。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洒下斑驳光影,而远处山色则映照在树梢之上,形成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颈联“古佛台前猿献果,老松枝上鹤营巢”则进一步深化了庵堂的宗教与自然融合的主题。猿猴在古佛台前献果,鹤在老松枝上筑巢,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增添了庵堂的神秘色彩,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
尾联“庵僧每出归来晚,却把禅扉带月敲”以庵僧的日常活动收束全诗,通过“带月敲”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庵僧修行生活的清苦与专注,也暗示了庵堂与外界的隔绝,以及时间的流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禅意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