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岑曙山

步沿东涧澹忘还,振衣复上岑曙山。

山天书屋象大畜,习坎□□声潺潺。

飞湍喷雪白龙下,疑是银河九天挂。

旋流萦绕花石潭,浮觞饮我清无价。

琼葩瑶草清人心,会仙更入西云深。

仙人去后万花寂,跫然空谷犹遗音。

可怜岑曙閟奇绝,包括烟霞韬日月。

龙门山水偶遭逢,颇似史迁探禹穴。

君不见燕喜天藏地设待人成,诛茅架阁向幽境,应见昌黎赏玩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龙门岑曙山的游历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静谧之美。

首句“步沿东涧澹忘还”,诗人漫步于东涧旁,心境宁静,仿佛时间在此刻停滞,难以自拔。接着,“振衣复上岑曙山”描述了诗人继续攀登至山顶,迎接曙光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山天书屋象大畜,习坎□□声潺潺”两句,以“山天书屋”比喻山中的自然景象,如同大畜般丰富多样,而“习坎”与“潺潺”则描绘了山间溪流的声音,既有节奏感又充满生机。

“飞湍喷雪白龙下,疑是银河九天挂”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瀑布比作下落的白龙,又似银河从天际垂挂,展现了瀑布壮观的景象。

“旋流萦绕花石潭,浮觞饮我清无价”描绘了山中水潭的美丽,以及诗人在此畅饮的愉悦心情,水潭之水清澈无比,价值连城。

“琼葩瑶草清人心,会仙更入西云深”则进一步赞美了山中植物的美丽,以及诗人渴望与仙人相会的愿望,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仙人去后万花寂,跫然空谷犹遗音”通过仙人的离去与山中花木的寂静,反衬出山谷中仍能听到的回音,增添了神秘与悠远的氛围。

“可怜岑曙閟奇绝,包括烟霞韬日月”表达了对岑曙山独特美景的赞叹,山中烟霞遮蔽了日月,却也更加凸显了其奇绝之处。

“龙门山水偶遭逢,颇似史迁探禹穴”将此次游历与历史上的探险家司马迁探秘禹穴相比,强调了探索未知的勇气与乐趣。

最后,“君不见燕喜天藏地设待人成,诛茅架阁向幽境,应见昌黎赏玩情”引用了古人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同时也鼓励人们去发现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门岑曙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4)

张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冬景画为许总宪题

冷入飞云碧玉巅,何人弄月石楼前。

一双道士舞玄鹤,数点寒鸦横素烟。

剥果静含初九复,杀机中隐万生田。

负暄欲以献天子,不使茅檐独盎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衍圣公酬述四章

昔迹洙泗,亦涉其流。涉流潺湲,不以济舟。

岂彼流水,不以济舟。漪彼流水,不以济舟。

万里清流,万古安流。会海共壑,区宇扶浮。

昔迹洙泗,亦问其源。其源脉脉,其悠渊渊。

岂彼造次,是可问津。浴彼洙水,既浴我尘。

浴彼泗水,复浴我尘。尘斯浴矣,敢云问津。

饮彼洙水,既洗我心。饮彼泗水,亦洗我心。

我心则洗矣,敢云问津。昔迹洙泗,亦瞻孔林。

维桧斯茂,维柏斯森。猗彼桧根,今几千春。

猗彼柏阴,今几千春。瞻彼桧矣,天露为之溉。

瞻彼柏矣,天露为之泽。粤桧与柏,实天生德。

泽彼桧柏,万世之阴。勿剪桧柏,万世之心。

昔迹洙泗,亦望岱宗。万仞其遥,万仞其崇。

眇予小子,南荒之弃。望山斯登,望流斯溯。

矧伊岱宗,四岳所视。彼何人斯,允怀岱宗。

彼何人斯,同陟岱宗。

瞻彼岱宗之人兮,悠悠我心兮。

形式: 四言诗

游流杯次许旴川孝廉韵

马度峰门春象明,鸟知人意散歌声。

淡浓尽点山中景,活泼新添川上情。

东壁诗痕题石古,西岩花气逼怀清。

醉馀漫立垂杨侧,吟眺莺梭锦欲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灵洞遗迹

曷名古灵洞,异迹相流传。

穗女占岁稔,石犁蹊人田。

石牛食禾黍,饱向高冈眠。

淤泥五仓化,石楼塘中莲。

形影昼不见,斗月扬婵娟。

语似燕罔两,物迹犹依然。

无乃好事者,谬悠开其端。

久矣然疑蓄,对景费吾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