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凤埕八景(其四)北枕鸿山景

屏帐重重气势鸿,昆崙未上眼眶中。

尧封保障方如扆,禹迹刊随弯似弓。

凤嘴有声羞煮海,壶山没石谩回风。

瀛洲东顾漳南路,北面维藩第一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枕鸿山的壮丽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势的雄伟与自然的和谐。首句“屏帐重重气势鸿”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峦比作层层叠叠的屏帐,气势磅礴,生动地勾勒出鸿山的壮观。接着,“昆崙未上眼眶中”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鸿山在视觉上的震撼力,仿佛连远在天边的昆仑山也显得微不足道。

“尧封保障方如扆,禹迹刊随弯似弓”两句,进一步赞美了鸿山的重要性,它如同古代帝王的屏风,既象征着保护和安全,又像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痕迹,弯曲如弓,寓意着力量与智慧的结合。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蕴含了历史文化的深意。

“凤嘴有声羞煮海,壶山没石谩回风”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生物与现象,以凤嘴煮海的传说和壶山的回风,巧妙地融入了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鸿山的地理位置独特,能够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

最后,“瀛洲东顾漳南路,北面维藩第一功”总结了鸿山在整个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它既是东方瀛洲的眺望点,也是南方漳南路的守护者,更是北方防御体系中的首要功臣。这一句不仅提升了鸿山的形象,也体现了作者对地理与军事战略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鸿山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明代诗人黄诏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历史、文化、神话等多重元素,使得作品既有艺术美感,又富含深邃的内涵。

收录诗词(8)

黄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凤埕八景(其五)古峰插斗景

卓卓凌云势迫空,孤高不与众峰同。

尖挥风雨魅星外,顶入东南斗柄中。

近视高牙开大纛,远瞻臣阙倚崆峒。

一枝千古斯文笔,留写封章献九重。

形式: 七言律诗

题凤埕八景(其六)碧海连天景

观水东南到海滨,波澜万颂渺无边。

祝融一怒山翻雪,飓母初呈浪拍天。

日落鱼龙腾雾涌,夜沉星斗弄波妍。

五湖纵阔难为水,笑却精衔与血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凤埕八景(其七)岗气旋清景

自谪昌黎到海滨,振经消息岳河新。

村希青草休烧火,山咸黄茅不避人。

坤辟民生无夭折,风还海俗有精神。

如今邹鲁中原地,不是当时五岭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凤埕八景(其八)榕阴积翠景

乔木阴森聚国族,风韵依稀不记年。

憩暑影明檠翠盖,印沙叶冗步青钱。

栖柯鸟隐窥蝉噪,敲石残棋听鹤眠。

出地云根当欹枕,羲皇人醉日中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