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其三)赠别

凌波庭院藕香残。银烛夜生寒。

两点眉尖新恨,别来谁画遥山。

南楼皓月,一般瘦影,两处凭阑。

莫似桃花溪畔,乱随流水人间。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朝中措·其三·赠别》。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和怀念之意的诗句。

“凌波庭院藕香残”,通过描绘庭院中的花香与水波,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又带有几分凄凉的情境。这里的“藕香”通常指的是荷花的香气,但在这里它也象征着即将逝去的美好。

“银烛夜生寒”,则是描写夜晚的冷清与寂静,烛光如同白昼中的月光,映照出夜的凉意。这两句交织出一种孤独和凄清的氛围。

“两点眉尖新恨,别来谁画遥山”,诗人通过描写眉间的愁绪,传达了离别后心中的新恨。这里的“遥山”既可以理解为远方的山,也可能是对未来渺茫之感的一种比喻。

“南楼皓月,一般瘦影”,则是在描写夜晚南楼下的景象,明亮的月光下,自己的身影显得格外单薄和孤独。这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感。

“两处凭阑”,这里的“凭阑”意味着倚靠在栏杆上长久凝视,是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凝望。

最后,“莫似桃花溪畔,乱随流水人间”,诗人通过比喻,将自己的思念比作如同桃花随溪水漂泊不定的命运。这既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无奈,也透露出一种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清新典雅的语言,细腻地刻画出离别之痛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映照出了当时文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常感受。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朝中措(其一)闻莺

飘飘仙袂缕黄金。相对弄清音。

几度教人误听,当窗绿暗红深。

一声梦破,槐阴转午,别院深沈。

试问绿杨南陌,何如紫椹西林。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谢池春

烟雨池塘,绿野乍添春涨。凤楼高、珠帘卷上。

金柔玉困,舞腰肢相向。似玉人、瘦时模样。

离亭别后,试问阳关谁唱。对青春、翻成怅望。

重门静院,度香风屏障。吐飞花、伴人来往。

形式: 词牌: 谢池春

满庭芳.送别

江草抽心,江云弄碧,江波依旧东流。

别筵初散,行客上兰舟。

休唱阳关旧曲,青青柳、无限轻柔。

应争记,三年乐事,珠翠拥鳌头。离愁。

知几许,花梢著雨,红泪难收。

看烟火吴天,万里悠悠。

一望珠宫绛阙,蓬莱路、应在皇州。

仍回首,蜀山万点,明月满南楼。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尤]韵

醉落魄/一斛珠.春云

天低日暮。清商一曲行人住。著人意态如飞絮。

才泊春衫,却被风吹去。朝期暮约浑无据。

同心结尽千千缕。今宵魂梦知何处。

翠竹芭蕉,又下黄昏雨。

形式: 词牌: 一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