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雍

冠带百年梦,昔游今重嗟。

璧池春饮马,槐市暝藏鸦。

堂鼓晨昏寂,廊碑风雨斜。

石经虽不火,岁岁长苔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一生的梦想,如同戴冠佩带,如今旧游之地再次引发深深感慨。
春天在碧玉池边让马饮水,傍晚槐树街市上乌鸦归巢栖息。
无论早晚,大堂的鼓声寂静无声,廊柱上的石碑被风雨侵蚀倾斜。
虽然石经不再受火烧烤,但每年都有青苔和野花生长。

注释

冠带:指代官帽或贵族的服饰,象征地位和荣誉。
昔游:过去的游历或回忆。
重嗟:再次感叹或惋惜。
璧池:形容池塘如璧玉般美丽,可能指皇家园林或名胜之地。
槐市:古代长安的一种市场,以槐树为标志。
暝藏鸦:傍晚时分乌鸦归巢。
堂鼓:寺庙或官府的大堂前悬挂的鼓,用来报时或召集人。
廊碑:走廊上的石碑,可能记载着历史或事迹。
风雨斜:风雨中石碑倾斜。
石经:古代刻在石头上的经典文献,如《石渠宝笈》。
不火:不再焚烧,可能指石经保存完好。
岁岁长苔花:每年都有青苔和野花生长,象征岁月更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的《辟雍》,描绘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首句"冠带百年梦"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荣华岁月的追忆,如同一场百年梦境。"昔游今重嗟"则流露出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深深叹息。

接下来的两句"璧池春饮马,槐市暝藏鸦"通过春天池边马饮水和傍晚槐树下乌鸦归巢的场景,展现了昔日都城的繁华与宁静。"堂鼓晨昏寂,廊碑风雨斜"进一步刻画出宫室的空旷与寂静,即使晨钟暮鼓,也只剩下风雨中倾斜的廊碑。

最后两句"石经虽不火,岁岁长苔花"以石经(古代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虽历经岁月,但苔藓依旧年年生长,象征着历史的痕迹虽被遗忘,但自然的生命力依然顽强。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时空流转为线索,通过描绘辟雍的景象,寄寓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酬潘景玉

读史双眸夜烱然,一声江雁落灯前。

马非汗血材终下,木或青黄性不全。

风月未容诗入务,乾坤应许酒为年。

寒城日出无穷事,老耳山中独听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精卫

形微意良苦,前身葬长鲸。

天高不可诉,宿愤何时平。

欲填东海深,能使西山倾。

山倾海乃深,日夜空悲鸣。

情知力不任,誓将毕此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潘山长入括

为官转多事,行役到寒毡。

落日邻州树,西风逆水船。

饭牛怀白石,访鹤入青田。

我欲看行卷,仙峰雪瀑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长春子自画

辟谷曾吞日月华,春风不老聚三花。

玄关一窍通无极,白发馀生笑有涯。

野鹤相看盟秀竹,洞云何处食灵瓜。

披图彷佛榴皮迹,珍重还如东老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