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台江杂咏(其三)

蟠螭光怪起陂陀,箕服成谣竟不蹉。

拍水早占衔鼠起,登山还信蛰龙过。

赤眉铜马泥中蠖,沧海桑田指上螺。

怪得清泉轰烈火,飞廉暴骇涸鳞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三叠台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充满了生动的想象与深刻的寓意。

首先,“蟠螭光怪起陂陀”,以蜿蜒的龙形光怪为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江边的奇景,仿佛一条盘旋的神龙在山丘间闪耀着神秘的光芒,引人遐想。

接着,“箕服成谣竟不蹉”,通过“箕服”这一意象,暗示了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的流传,即便历经岁月的磨砺,这些故事依然鲜活,如同歌声般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拍水早占衔鼠起,登山还信蛰龙过。”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江水拍打岸边,预示着捕食的开始;而山上的蛰龙则象征着力量与变化,它们的活动预示着自然界中的循环与更迭。

“赤眉铜马泥中蠖,沧海桑田指上螺。”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历史的变迁比作泥中的蠖虫和指上的螺壳,形象地展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巨大变化,从古代的战争到自然界的演变,都如同这些微小生物的成长一样,经历了无数的起伏与转变。

最后,“怪得清泉轰烈火,飞廉暴骇涸鳞多。”这句诗以清泉突然沸腾、如同烈火燃烧的现象,以及飞廉(风神)的突然降临,使得干涸的鱼儿惊慌失措,表达了自然界中不可预测的力量与现象,同时也暗示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边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与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17)

范咸(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叠台江杂咏(其四)

四时花并一时开,冬日池荷清浅洄。

尽放颠狂偏爱菊,不随寒暖却输梅。

笑他作客无愁思,何用悲秋仰大才。

照殿深红浑不谢,朝华山下锦成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三叠台江杂咏(其五)

改岁无从问落蓂,于茅添竹结莎厅。

矮墙漏日虚窗白,丛树连阴曲槛青。

被发文身尊粤尉,裸衣埋骨学刘伶。

漆颐便自誇年少,难染丝丝两鬓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三叠台江杂咏(其六)

甑爨人人备百工,生男赘妇不知翁。

束肠约肚足争捷,缉苧编茆手自缝。

宿树隐藏狐兔窟,惊沙奔及马牛风。

髑髅高奉群相寿,野伏长鈚恃竹弓。

形式: 七言律诗

三叠台江杂咏(其七)

繁英的的绕南荣,花信风来孰主名。

冬夜还疑输夏日,秋淋何事转春耕。

地瓜生处成滋蔓,土豆收时祝满盈。

更有蔗浆通市舶,羁縻应鉴远人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