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儒为戏,生旦净丑外副末,呼十门脚色,同拜一堂,重道尊师大排场,看破世情都是戏;
学而优,五六工尺上四合,添两字凡乙,共成七调,唱余和汝小伎俩,即论文行已兼优。
此联妙喻人生如戏,戏中角色众多,却同归于道,尊师重教,揭示了世事皆可洞察的哲理。"儒为戏",将儒家思想比作戏剧表演,强调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影响与重要性。"生旦净丑外副末"描绘了戏剧中的各种角色,象征着社会各阶层人物,他们虽身份不同,但共同遵循着道德与礼仪。
"呼十门脚色,同拜一堂",形象地展示了人们在遵守传统礼法下的团结与和谐。"重道尊师大排场",强调了道德与师道的重要性,即便是在戏剧表演这样看似娱乐的场合,也体现了对知识与智慧的尊重。
后半部分"学而优"则转向个人修养与学术追求,"五六工尺上四合"可能暗指音乐或学术上的精进过程,"添两字凡乙,共成七调"则进一步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与创新的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风格或理论体系。
"唱余和汝小伎俩",既是对个人技艺的谦逊表述,也是对他人技艺的欣赏与尊重,"即论文行已兼优"则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重,个人品德与学术成就的统一。
整体而言,这幅自寿联以戏喻人生,寓教于乐,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戏剧的魅力,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学与教育理念,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不详
我亦戏场人,世味直同鸡弃肋;
卿将狎客老,名心还想豹留皮。
庙食褚塘,大节一生垂史册;
魂归阳翟,易名千古表文忠。
辞家只为稻粱谋,忆老屋湖边,耕读敢忘祖德;
作客剧饶诗酒兴,过平山堂下,典型如见乡贤。
狮岭播椒馨,节生孝,孝生忠,岂独簪缨夸世胄;
鹅湖炊稻熟,子承父,父承祖,但凭耕读作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