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

尚尔微明志,遐心共隐沦。

昏霾应自见,白日畏投人。

春草独行处,禅房閒坐身。

高低怜羽短,曾不却迷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萤火”为题,借小虫之光,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尚尔微明志”,以萤火之微光喻示内心的光明与追求,表达了诗人虽身处暗淡,仍坚持自我理想和信念的决心。接着,“遐心共隐沦”一句,通过“遐心”与“隐沦”的结合,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内心世界。

“昏霾应自见,白日畏投人”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在混沌不明之时,萤火之光能照亮前行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暗示在明亮的白天,人们往往因害怕或顾虑而不敢轻易接近,象征着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恐惧与隔阂。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更寓意了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春草独行处,禅房閒坐身”则将场景转换至春天的田野与禅房之中,通过“独行”与“閒坐”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寻求内心平静与独立思考的精神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远离尘嚣,静心修行。

最后,“高低怜羽短,曾不却迷津”两句,以“怜羽短”表达对自然界生命的同情与关怀,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而“曾不却迷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意味着即使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困惑与迷茫,也不应放弃寻找方向与真理的努力,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萤火这一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社会现象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分粥与饥者

戎马嗟何已,秋田苦未登。

井闾无少壮,贫病绝亲朋。

笑我生方拙,怜人强不能。

一瓢分众粥,惭愧远投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离欲为众乞食

山浅松花少,枝危鹤影高。

图将六月息,不爱一人劳。

俯仰随双屦,风尘有敝袍。

秋风初入户,迟尔返蓬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食荔子怀止言澹归

去年同擘荔,坐月板桥新。

复见手中物,顿思江上人。

紫霄朝暮石,京口去留津。

一纸南安信,浮沉十二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得吼万琼州信

海外行人少,艰难远寄书。

兵荒千里外,存殁九年馀。

目尽无飞雁,天长只敝庐。

徘徊山日下,一倍惜居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