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鲜于渊学士遗墨

皇颉久不作,史籀亦已尘。

古学既凋丧,古制遂沉湮。

文繁世愈降,作者日维新。

春蛇复秋蚓,萎薾何足珍。

有美渊学士,运笔如有神。

翰墨盈海内,声华重儒绅。

悠悠百年后,继之更何人。

开卷抚遗迹,黯然忽悲辛。

商敦与周鼎,此器谁为陈。

图书道如在,会见风俗淳。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倪岳所作,名为《题鲜于渊学士遗墨》。诗中探讨了古代学术与文化传承的衰落,以及现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倪岳表达了对古代学者成就的敬仰和对其作品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忧虑。

诗的开头提到“皇颉久不作,史籀亦已尘”,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文字创造者“皇颉”和“史籀”的故事,暗示古代文字与文化的辉煌已经远去。接着,“古学既凋丧,古制遂沉湮”表达了对古代学术与制度衰败的感慨。随后,“文繁世愈降,作者日维新”指出随着文字的复杂化,社会却在不断退步,而新的作者不断涌现,推动着文化的新发展。

“春蛇复秋蚓,萎薾何足珍”运用比喻,将繁复的文字比作“春蛇”和“秋蚓”,暗示其价值的降低。接下来,诗人赞扬了“有美渊学士,运笔如有神”,对一位名叫“渊学士”的古代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作品如同神笔一般,充满魅力。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学者作品的广泛传播及其对儒家社会的重要影响:“翰墨盈海内,声华重儒绅。”

最后,倪岳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悠悠百年后,继之更何人。”他思考着在一百年后,是否还会有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种文化精神的人。面对“商敦与周鼎,此器谁为陈”的疑问,即古代珍贵文物的传承问题,诗人期待着未来能见到风俗淳朴的社会景象,即希望传统文化能够得到真正的复兴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文化状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文化发展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483)

倪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冬至会彭敷五宅咏史分得余忠宣

米田将北辕,元祚日以衰。

豺虎忽遘患,江淮遂纷披。

伟哉青阳公,毅然振蕃维。

孤城扼勍敌,白日蔽旌麾。

小大数百战,征袍血淋漓。

岂论天道还,矢死志靡移。

援绝城亦陷,长号赴清漪。

妻子及宾客,矢心相追随。

亦有帐下士,陨首甘如饴。

忆昔勤武备,犹能事文词。

辕门罢攻守,朝夕谈书诗。

遂使忠义心,不以丧乱移。

江水呜咽流,幽魂渺何之。

至今舒州城,独有忠节祠。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答李宾之见寄

结客少年场,诩诩日追逐。

如何伐木诗,雅韵竟难续。

缅怀金石交,仰止圣贤躅。

直谅资丽泽,燕辟承耻辱。

所以善道之,讵云惜忠告。

吾生已壮齿,沉冥尚幽谷。

譬之百疾攻,良药久未服。

端居发深省,怆然抱惭恧。

昨感吾子言,一一道衷曲。

岂同心背负,甘为手翻覆。

膏肓托砭箴,茅塞藉锄斸。

愿言坚此盟,吾志当共勖。

形式: 古风

愚轩为高都宪

客从江南来,遗我愚公书。

盛德每韬晦,深藏匪中虚。

知巧纷以屏,直行耻乖纡。

永怀心斋人,雅志遵圣途。

默识谅亦早,允践乃良图。

愿起九原下,执鞭与为徒。

寥寥千古意,此道今何如。

形式: 古风

挽杨茂都阃

神剑出欧冶,劲利久超群。

葳蕤百宝装,错落七星文。

倚天发寒采,鸣匣袪妖氛。

一动蛟龙惊,再鼓霄汉分。

往随明主用,累累建奇勋。

一朝随变化,高飞入青云。

遂令千载下,独有名相闻。

长歌抚遗迹,伫立悲斜曛。

神物渺何许,嗟哉杨将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