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逢故人慢.送王亦世归汉阳兼寄怀人

西风湘楚,正湘竹如啼,湘禽如舞。湘岸飞湘雨。

更渌水微波,青山可数。

几幅烟帆,采不尽、白蘋红杜。

想此际,仙令归舻,一派江山今古。

女娥祠,巴子国,看历历晴川,萋萋芳树。

风外催津鼓。恰人在洞庭,秋盈橘浦。

官舫瑶琴,总弹破、沙清月苦。

倩楚塞、白雁同归,并寄阿戎此语。

形式: 词牌: 潇湘逢故人慢

鉴赏

这首《潇湘逢故人慢》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湘江边送别与怀人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情感与深邃的意境。

开篇“西风湘楚”,以西风起笔,渲染出一种离别的氛围,湘江楚地的背景,为整首词奠定了情感基调。接下来,“湘竹如啼,湘禽如舞”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湘竹和湘禽以情感,仿佛它们在为离别而哭泣、舞蹈,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湘岸飞湘雨,更渌水微波,青山可数。”描绘了湘江岸边的雨景,雨丝轻柔,水波微动,远处的青山依稀可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景象。接着,“几幅烟帆,采不尽、白蘋红杜”则通过烟雾缭绕的帆船和色彩斑斓的水草,展现了江面上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暗示着离别后旅途的遥远与未知。

“想此际,仙令归舻,一派江山今古。”这一句将目光转向远方,想象着友人乘船离去的情景,江山依旧,但人事已非,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女娥祠,巴子国,看历历晴川,萋萋芳树。”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风景,女娥祠、巴子国等地名的提及,增添了地域特色,晴川、芳树等意象则充满了自然之美,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风外催津鼓,恰人在洞庭,秋盈橘浦。”风声中传来渡口的鼓声,友人正行至洞庭湖畔,秋天的橘林满目金黄,这一场景既实又虚,既有现实的描绘,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官舫瑶琴,总弹破、沙清月苦。”官船上的瑶琴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琴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月光洒在清澈的沙滩上,增添了几分凄美。

最后,“倩楚塞、白雁同归,并寄阿戎此语。”希望白雁能带着自己的话语一同归去,传达给远方的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祝福。

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送别与怀人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泛清波摘遍.咏沼内红鱼

吴娘水阁,几曲金塘,时听红鱼跳波响。

翳然花竹,日高舟尾浮菰蒋。妆台上。

伤春天气,中酒心情,斜溜明矑还细相。

照水钗倾,投饵鬟偏,几遍惆怅。朝霞漾。

寄到啼椷染血,带得落花铺绛。

爱尔绝代红妆,水云高旷。浑无恙。

娇鸟笼底去来,美人影中生长。

莫管画溪笠泽,黏天风浪。

形式: 词牌: 泛清波摘遍

击梧桐.酒阑感赋

被酒阳狂,当歌慨慷,几遍雄心肮脏。

芦中人,灶下养。市南屠狗,城东卖酱。

更邀昔日知交,白掷剧饮,掀髯抵掌。

击碎唾壶,拍碎胡琴,旧事流波一往。

想像衣香,沈吟手粉,十载后堂情状。

灯灺后,梦回时,曾否玉人无恙。

醉后猛然思省,人生何必定多情,且潦倒、短衣射虎,学蓝田李广。

形式: 词牌: 击梧桐

一萼红.寒食纪事

玉津园,记个侬门巷,渌水漾罘罳。

社燕低飞,饧箫轻弄,东风隋柳如丝。

正客里、禁烟天气,趁流莺、啼处立多时。

蒜押双摇,药栏九转,瞥见师师。

十五破瓜年纪,恰梳头才了,縆额偏迟。

红玉勾人,碧虚留客,篆烟半袅金猊。

魂断是、琼闺有缝,迸他修竹两三枝。

料尔一春寒侧,长倚腰肢。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薄倖.赋得水晶帘下看梳头

戟门春暖。红日漾、圆冰清浅。

算一带、茱萸窗网,便是个侬妆院。

素领巾、半幅烟绡,行来刚被微风捲。

更点点斜红,溶溶泓黛,娇面欲匀还懒。

恰十载、伤心事,忆钗响、衣光何限。

只玉纤撩鬓,春葱縆额,一番回想肠应断。

风流放涎。记千金艳质,妆成爱映春流看。

别来香阁,峭冷尖寒应满。

形式: 词牌: 薄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