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黄金台》是清代诗人沈涛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燕昭王筑台招贤的历史故事。
开篇“燕昭筑高台,礼士自隗始”,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燕昭王为了招揽人才,在高台上以礼相待,从乐毅开始,逐渐吸引了更多贤士。接着,“结交须黄金,士也乃如此”两句,揭示了古代社会中人才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金钱在结交贤士中的重要性。
“剧辛乐毅攫金来,大风东海生尘埃”描绘了贤士们为了得到重用而聚集的情景,大风东海象征着他们带来的变革与动荡。然而,“黄金用尽将印夺,纷纷北走邯郸台”则暗示了贤士们最终因资源耗尽而不得不离开,前往其他地方寻求机会。
“阿孙马角抱余?,思报深仇结神勇”表达了贤士们对于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与不甘,他们渴望为国效力,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可惜荆卿剑术疏,扺蛙空费盘金捧”讽刺了那些虽有才华却未能施展的贤士,如同荆轲一样,剑术不精,白白浪费了金银财宝。
最后,“易水萧萧督亢陂,头颅万里行关西”描绘了贤士们远行他乡的场景,易水和督亢陂代表了他们离开的地点,头颅万里则形容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家风好士竟安用,但闻白头老鸦台上啼”表达了对贤士们未能在家乡得到重用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他们在高台上孤独哀鸣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故事的重新演绎,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才与权力、机遇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贤士们追求理想与抱负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