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帅张渊道送荔子

岂无重碧实瓶罍,难得轻红荐一杯。

千里人从闽岭出,三年公送荔枝来。

玉为肌骨凉无汗,云作衣裳皱不开。

莫讶关情向尤物,厌看绿李与杨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难道没有深绿色的美酒装满大壶,只是难以寻得浅红色的好酒供我品尝。
遥远的人们从福建山区走出,三年来公家派人专门送来荔枝。
荔枝的果肉如玉般细腻,皮薄而凉,没有一丝汗水;它的表皮像云朵般洁白,纹路紧致不展。
不要惊讶我对荔枝的深情厚意,我已经厌倦了绿色的李子和杨梅。

注释

岂无:难道没有。
重碧:深绿色。
实瓶罍:装满大壶。
轻红:浅红色。
荐一杯:供我品尝。
千里:遥远。
闽岭:福建山区。
公送:公家派人送来。
玉为肌骨:荔枝的果肉如玉。
凉无汗:凉爽无汗。
云作衣裳:表皮像云。
皱不开:纹路紧致不展。
关情:深情。
尤物:特别喜爱的事物。
绿李与杨梅:绿色的李子和杨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福帅张渊道送荔子》,主要描绘了收到珍贵的荔枝时的感受。首句“岂无重碧实瓶罍”表达了对荔枝丰美的赞叹,暗示了其价值不菲;“难得轻红荐一杯”则强调了荔枝的稀有和珍贵,仿佛轻轻一荐就显得无比珍贵。

接下来,“千里人从闽岭出,三年公送荔枝来”描绘了荔枝长途跋涉,历经艰辛才送达的情景,体现了送者的深情厚意。“玉为肌骨凉无汗,云作衣裳皱不开”运用比喻,形容荔枝如美玉般晶莹剔透,皮薄肉嫩,且保鲜得宜,令人印象深刻。

最后两句“莫讶关情向尤物,厌看绿李与杨梅”,诗人表示不因荔枝的娇艳而感到厌倦,反而对它有着特别的情感,相较于普通的绿李和杨梅,荔枝更显得独特和珍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和对馈赠者的感激之情。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辞召命呈子忱侍郎

懒慢无端世所遗,独怜衰病少光辉。

惠然投我有华衮,何以报公无纻衣。

末学虚声惭取誉,旧章多识恐成非。

侍郎清鉴悬明镜,莫道尘埃一点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榴花

树阴看已合,榴朵见初明。

当夏岂无意,避春真有情。

花虽后文杏,实可待瑰橙。

病叟缘何喜,留苔看落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巾山广轩次韩无咎韵

铃斋偪仄未销忧,暇日聊为帢帻游。

乔木中间藏古寺,篮舆直上得名流。

岂无云水连孤屿,亦有山林望一州。

后日玉霄峰顶去,忆经行处为回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双岩堂

老子徜徉地,岩幽想像间。

绿阴城角路,青嶂屋头山。

簿领惟生睡,壶觞不解颜。

使人留眼处,龛壁字回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