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五字韵趣刘圣与建第

君不见茅屋下,四壁床敷窄。

又不见朱门中,金碧锁空宅。

宅成更欲致良材,水浮陆走空山泽。

茅屋区区诚已疏,朱门汲汲彼何迫。

劝君勿学伏波老,自诡裹尸须马革。

又勿学金谷人,绮窗阿阁绵阡陌。

但令庭宇洁,颇与尘嚣隔。

市声不至乱琴书,厨烟可免冲咽哑。

庶几家人安,亦使我心获。

吾宗开敏姿,富有济时策。

栋宇著易象,义不假探索。

况闻玉堂直,视草须元白。

所期不日成,毋使中道画。

庶奉紫芝泥,即刷青云翮。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翻译

你没看见那破旧茅屋,四面墙壁狭窄仅容身。
再看那豪门深宅,金碧辉煌却空无一人。
豪宅建成还想添置美材,如水漂浮、车马奔腾于山水之间。
茅屋虽简陋,却也清贫疏淡,豪门却急于扩充,不知何为满足。
我劝你莫学老将伏波,自认战死沙场需裹尸马革。
也别学金谷园的豪奢,华屋连片,生活奢华。
只求庭院洁净,远离尘世喧嚣。
市井之声不会扰乱琴书雅趣,炊烟也不会熏哑了喉咙。
希望家人都平安,我也心满意足。
我家祖先才智过人,有济世救民的策略。
房屋建造遵循易经道理,无需过多探究。
听说玉堂之上,起草文书需元白这样的才子。
期待早日完成,不要半途而废。
希望能得到紫芝的封赏,展翅高飞青云之上。

注释

茅屋:破旧的房屋。
四壁床敷窄:墙壁狭窄,床铺简单。
朱门:豪门大户。
金碧锁空宅:金碧辉煌的宅邸空无一人。
良材:优质材料。
水浮陆走:形容忙碌运输。
区区:形容简陋。
汲汲:急切追求。
伏波:古代名将马援。
裹尸须马革:指战死沙场。
金谷人:指奢侈享乐的人。
绮窗阿阁:华丽的窗户和楼阁。
颇与尘嚣隔:远离尘世的喧嚣。
紫芝:古代象征高官厚禄的象征。
青云翮:比喻高飞的翅膀,指仕途显达。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平衡态度。开篇“君不见茅屋下,四壁床敷窄”描绘了一种贫困简陋的居住环境,而“又不见朱门中,金碧锁空宅”则是对富贵之家豪华而不实用的讽刺。诗人通过这两种生活场景的对比,表达了对物质追求过度和虚无缥缈的批评。

接着,“宅成更欲致良材,水浮陆走空山泽”进一步抒发了对于不断攀比物质财富的讽刺之情。诗人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既劳碌又无谓。紧接而来的“茅屋区区诚已疏,朱门汲汲彼何迫”则是对两种生活状态的进一步思考,提醒人们不要被外界的压力所驱使。

在后续的劝诫中,“勿学伏波老,自诡裹尸须马革。又勿学金谷人,绮窗阿阁绵阡陌”诗人提出了生活的榜样,即不要追求过度的奢华和虚伪,而应该保持清贫和本真。

诗人的理想是“但令庭宇洁,颇与尘嚣隔。市声不至乱琴书,厨烟可免冲咽哑”这样的生活状态,即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环境的整洁,不受外界喧嚣的干扰。

最后,“庶几家人安,亦使我心获。吾宗开敏姿,富有济时策。栋宇著易象,义不假探索”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和谐、内心平静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这些都是他所珍视的人生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劝诫,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于精神追求和物质享受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535)

刘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甲午秋作四绝题窗间(其四)

联翩衔尾下深溪,又是当年竭泽时。

玉烛均调何日是,舂陵三叹次山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石翁姥

采石江头风昼息,掀天雪浪平如席。

沿崖小泊客心宽,攀萝曾看望夫石。

天涯望断人不归,露寒犹想泪沾衣。

争似石翁携石姥,年年对峙夹冈道。

人归人去我何心,雨沐风餐人自老。

比翼鸟,连理枝。

年多物化徒尔为,长生殿里知不知。

形式: 古风

再用韵呈同席者

由来道同相为谋,利交始合终相雠。

灌窦空如父子游,耳馀莫刷千古羞。

臞张不与俗同流,常棣相辉华萼稠。

侯生得句鱼上钩,句法不减韦苏州。

王子简古师穆脩,时亦枯枝蔓新柔。

坐谈不知改更筹,绝胜双鸟各处囚。

可能无策上凝旒,夕烽犹照万兜鍪。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再韵为鲚鲙虎脔解嘲

多病早休官,自是台无馈。

东门享鶢鶋,宁若龟曳尾。

有酒可斟酌,有力给薪水。

朗咏渊明诗,如斲郢人鼻。

所期免朝饥,敢幸尝异味。

大胾来邻邑,细缕出纤指。

一见喜折屐,三思食失匕。

珍非我可常,灶非吾敢媚。

胡可徇口腹,有若囊无底。

诸君有用学,土苴足经世。

龙肝与凤髓,何求不适意。

此岂费万钱,正自不难致。

贵贱理则殊,气味固相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