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陵老许作先驰归闽因成伽陀赠别绍兴甲戌秋七月书于鹤林山

无量劫来几相见,莫话南州与北县。

居士向来业风吹,自合失却本来面。

今年坐夏在鹤林,许我先驰海舟便。

三山到日已秋深,且看山门骑佛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的作品,名为《祥符陵老许作先驰归闽因成伽陀赠别绍兴甲戌秋七月书于鹤林山》。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禅意。

"无量劫来几相见,莫话南州与北县。" 这两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淡漠和对尘缘聚散的超然。"无量劫"指的是无尽的时间周期,而"几相见"则暗示了生生世世难得一遇,"莫话南州与北县"则是对人间界限的不屑言说。

"居士向来业风吹,自合失却本来面。" 居士是古代对隐逸之人的称呼,这里指的是诗中的主人公,而"业风吹"则象征着禅学中"无为"的境界,即顺其自然,不强求。而"自合失却本来面"则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忘卻尘世的生活态度。

"今年坐夏在鹤林,许我先驰海舟便。" 这两句诗透露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今年坐夏"可能指的是诗人当年选择在夏季居住于鹤林山中,而"许我先驰海舟便"则表达了希望能够早日乘船离去,追求心灵的自由。

"三山到日已秋深,且看山门骑佛殿。"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深秋山林之景,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于禅宗修行的向往。"三山到日已秋深"形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而"且看山门骑佛殿"则是对禅学中"顿悟"境界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禅意,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达致生命真谛的追求。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陪李仲辅昆仲宿惠山寺

苍山崷崒中,殿古起野色。

仰空象纬高,抚事戎马隔。

三子俱人豪,语默有典则。

安知今夕游,值此老宾客。

危言惊鬼神,怀旧痛京国。

寄书白帝城,问道屈原宅。

三春闻竹枝,万里共悽恻。

风来松柏悲,月落世界黑。

相看炯不寐,袖手了无策。

去去更酌泉,吾生易南北。

形式: 古风

赋漳南李几仲安斋诗

羔豚蒸乳活脔牛,口腹造业誇炰羞。

傥知晚食足当肉,一饱何苦多营求。

先生睡美黑甜处,那闻钟鼓朝鸣楼。

布衾竹枕自稳暖,此念灰冷百不忧。

世间寝食乃日用,众生扰扰如蚍蜉。

昔年我亦走南北,往反万里无停辀。

胸中不作异乡县,有似坐阅十数州。

云山浑如旧过眼,岁月不觉春已秋。

宿君斋屋亦偶尔,更仆笑语久未休。

夜阑各困且打睡,明日饥饱临时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跋米元晖瀑布横轴

老懒天教脱世纷,山川到眼失尘昏。

绝怜千仞鸣飞瀑,一洒风中八表云。

形式: 七言绝句

跋苏养直绝句后

后湖醉卧已仙去,但有言句留人间。

文采风流照千古,罗浮谁复遗金丹。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