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客有出示御制登中和堂诗小臣斐然仰次宸韵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感慨与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
首句“贱子志丘壑,敢怀要路津”,诗人自谦为“贱子”,心向山林,却不敢奢望官场的高位,体现了他对官场的疏离感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偶乘风云会,冀拯凋瘵民”两句,诗人偶然得到机会,希望能拯救困苦的百姓,表现了他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意愿。
“误被圣主知,坐期功业新”则写出了诗人因被皇帝赏识而感到意外,并期待能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抱负。
“飘零继三黜,奔走亦已勤”两句,描述了诗人多次遭贬谪,四处奔波,努力工作的艰辛生活。
“生还鲸海中,仰荷皇天仁”表达了诗人虽历经磨难,但最终得以返回,感激上天的恩赐。
“不然铄金口,何有鸿毛身”则是对那些不择手段追求权力的人的讽刺,强调了正直与道德的重要性。
“当从玄豹隐,无复尺蠖伸”表明诗人愿意像隐居的玄豹一样,不再屈服于世俗的压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最后,“感叹魏公言,愿使为良臣”表达了诗人对魏征谏言的感慨,希望成为一位能够忠心辅佐君王、为国为民着想的良臣。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道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