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江以达的《卜居》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画面。首句"白水青山此卜居"点出诗人选择了一个山水环绕的环境作为居所,显示出他对自然的崇尚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水光山色澹幽虚"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空灵,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感觉。
"门前亦种先生柳"借柳树寓言,暗示诗人以古代贤者自比,期待在此过上书香门第的生活。"地僻能来长者车"则写出尽管地处偏僻,但仍有德高望重的人来访,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交往圈子。
"日落儿童随杖履"描绘了傍晚时分,孩子们跟随老人散步的温馨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淳朴。"夜深松月上琴书"则描绘了夜晚读书弹琴的静谧时光,诗人沉浸在自我修养中,享受着这份宁静。
最后两句"偶因消渴文园是,浪得虚名谷口如"以文园(汉代才子扬雄的居所)自比,谦称自己的隐居生活是因为偶然的兴趣,而非追求虚名,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同时也暗含对自己才华的认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卜居生活的恬淡与雅致,以及其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