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答兄子观》由明代诗人何乔松所作,通过对比“小贤”与“大贤”,以及对自然界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学问、道德与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联“读尽千秋绿字书,小贤那比大贤如。”开篇即以“千秋绿字书”象征丰富的知识与学问,将“小贤”与“大贤”进行对比,暗示了追求学问的深浅之别,以及对卓越成就的向往。
颔联“北山蕙帐庸讥鹤,东海纶竿岂为鱼。”运用自然界的意象,北山的鹤与东海的钓鱼竿,分别象征高洁的品格和淡泊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情操的推崇,同时也暗含了对世俗追求的不屑。
颈联“道散诸家宗复振,文兴八代统宁孤。”进一步探讨了道德与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指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各种学说虽有分散,但仍有其复兴的可能;同时,也强调了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地位与作用,以及它在统一与独立之间的微妙平衡。
尾联“问奇予敢嗟迟暮,嬴得茅心日渐除。”以“问奇”引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诗人并未沉溺于哀叹之中,而是以“茅心日渐除”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寓意着内心的杂念逐渐被清除,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和年龄限制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还蕴含了对个人修养、社会道德以及文学艺术发展的深刻见解,体现了明代士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