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佛阁.灵虚道人有佛事于灵栖,以书见招。欲往未得,书此寄题,不啻身在寺中也

万篁吟箨,烟锁断磴,天影疑坠。

罗襟溅翠,露华细浥,蝉老引凉思。

一花亸蕊,含意欲语,红出萧寺。

钟曳寒吹,上方树顶,微茫带江气。

丈室礼文佛,依约胸光瞻卐字。

愿咒钵龙根,尘消彻底。

恁剑雪雄心,巾冰红泪,漫萦离思。

只苦劈莲丝,明白初地,对龛灯、竟宵无睡。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幽静谧的山寺景象,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灵虚道人在灵栖寺中的修行生活。"万篁吟箨,烟锁断磴,天影疑坠",写出了竹林茂密,烟雾缭绕,仿佛天边的云影都似乎要坠落山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罗襟溅翠,露华细浥,蝉老引凉思",诗人通过衣襟沾染翠色,露水轻润,以及蝉鸣声中带来的秋意,表达了对清凉禅意的深深体验。"一花亸蕊,含意欲语,红出萧寺",则借花朵含苞待放,暗示佛法的微妙与生机。

"钟曳寒吹,上方树顶,微茫带江气",进一步描绘了寺庙钟声悠扬,与江面的雾气交融,增添了空间的辽阔感。"丈室礼文佛,依约胸光瞻卐字",描述了道人在佛堂内虔诚礼拜的情景,卐字象征着佛教的智慧。

"愿咒钵龙根,尘消彻底",表达了对净化心灵、去除尘埃的渴望。"剑雪雄心,巾冰红泪,漫萦离思",则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壮志未酬和情感纠葛,使得诗歌情感丰富多元。

最后,"只苦劈莲丝,明白初地,对龛灯、竟宵无睡",以莲花比喻修行之路的艰难,诗人彻夜难眠,沉浸在对佛法的思索和离愁之中,展现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栖寺的环境和道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山水之韵,又有禅意之深,体现了作者对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75)

何振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

  • 号:心与
  • 籍贯: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 生卒年:1867~1952

相关古诗词

解语花

霜初绽菊,露晚飘桐,秋老天无雁。

旧家池馆,凝望处、千里夕阴遮断。

晨曦苦短,甚游兴、新来都懒。

偏夜阑、犹得依稀,蓦地逢幽婉。思梦离魂不辨。

怪偕来轻舸,停发烟岸。翠衫痕浅。

灯窗里、笑语词邻诗伴。离悰在眼。

便是梦、也思重见。愁睡眸、斜月寒螀,依旧天涯远。

形式:

鹊桥仙.渡江有感

岸灯隔柳,水阁凭花,雨入江天催暝。

煤烟吹袅暗风尖,似乍上、吴船光景。

酒不成欢,歌还引恨,旅宿只愁宵永。

如何旧梦又梅边,却吟晓、江南春影。

形式:

浣溪沙.欲晓二首(其一)

欲晓灯光照细寒。梦回记忆已阑珊。

远钟恰向月边残。

瘦骨有棱疑石化,愁心何味比梅酸。

醉天景色那堪看。

形式:

浣溪沙(其二)

天际微红是晓霞。残星几点挂檐牙。

披衣敲火自煎茶。

先感秋凉惟簟竹,最知曙色是窗纱。

啼声未倦烟林鸦。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