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吟(其二)

促织何唧唧,我闻妇言重于悒。

叹生不逢尧舜时,天下干戈未休息。

且无八百桑,又无二顷田。

江湖事笔砚,卒岁衣裳穿。

促织有灵性,促织聆我言。

江天木落秋无边,胡为夜夜啼我前。

不闻民间征输急星火,里胥鞭笞泪盈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促织吟(其二)》由明代诗人陈约所作,通过对促织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首先,“促织何唧唧,我闻妇言重于悒”,开篇以促织的叫声引入,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虑。促织的叫声在夜晚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诗人内心愁绪的外化。接着“叹生不逢尧舜时,天下干戈未休息”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当时战乱不断的不满和对和平时代的向往。

“且无八百桑,又无二顷田”,这两句描绘了贫苦农民的生活状态,没有足够的土地耕种,生活极其艰难。紧接着“江湖事笔砚,卒岁衣裳穿”,进一步揭示了农民除了劳作之外,还要面对笔墨纸砚的消耗以及衣物的磨损,生活负担之重可见一斑。

“促织有灵性,促织聆我言”,诗人赋予促织以灵性,通过促织来倾诉自己的心声,表达了一种与自然界的共鸣。而“江天木落秋无边,胡为夜夜啼我前”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促织的啼叫似乎成为了诗人孤独与哀愁的象征。

最后,“不闻民间征输急星火,里胥鞭笞泪盈把”,这一句直指社会现实,揭露了官府苛捐杂税的残酷,以及基层官员对百姓的压迫,使得百姓生活雪上加霜,流露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

整首诗通过促织这一意象,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诗人对于社会公正的渴望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收录诗词(10)

陈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臧德中题古岩

古岩之岩深若壶,壶中之乐神仙都。

不知几世几千古,无乃出乎上古之古初。

巨灵劈山山尽裂,秦王驱石石为竭。

石为竭,先生此岩独无恙,先后迥同天地灭,即今岩谷易变迁。

海波朝暮成桑田,此岩亘古常晏然。

更祝不崩亦不骞,永与南山同乎千万年。

形式: 古风

二月二日友人王景万园中牡丹初发景万置酒邀余赏之因令作诗以发其不平之鸣为赋七韵

江南二月气初淑,牡丹叶抽攒媆绿。

插竹成竿扶婀娜,筑台盈尺增发育。

不与桃李争春风,岂逐繁华共粗俗。

待看淑气过艳阳,杏桃落尽无馀香。

数枝独殿百花吐,天然富贵轻寻常。

万紫千红总俱后,芍药荼蘼颜亦厚。

吁嗟世事何不然,且尽花前一杯酒。

形式: 古风

锦屏仙踪

赤城多奇峰,锦屏亦殊胜。

不知何仙人,遗迹在幽径。

松霏洒石床,竹雪堕风磴。

徘徊对岩花,忽送一声磬。

形式: 古风 押[径]韵

寄乡中诸故人

相逢何必论萍踪,旅食京华又朔风。

老去岂知身入宦,觉来全觉梦成空。

鲈鱼故国莼丝晚,雁影寒江木叶红。

为问南湖湖上月,几时诗酒共诸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