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扩为曾徽言学士所藏端砚而作。诗中描绘了端砚的珍贵与独特之处,以及它在曾徽言学士避难时的脱险经历。
首先,诗人赞美了曾徽言学士珍藏的文房之宝——端砚,称其为“尤者一二数”,意即极为稀有珍贵。接着,描述了端砚的来源与质地:“端溪从谁得,不记岁月古”暗示了端砚历史悠久,来历不凡;“中洼隐天成,外削馀雷斧”形容端砚的自然形态与人工雕琢的完美结合;“色羞龙尾乾,质陋雀台窳”则以对比手法,突出端砚色泽与质地的高雅与独特。
诗人进一步讲述了端砚的使用价值与情感寄托:“平生依石丈,什袭费调护”表达了对端砚的珍爱与精心呵护;“向来萑苇中,险作百碎补”描绘了端砚在曾徽言学士避难时的危险境遇,但最终得以脱险;“脱身间道还,神物远侵侮”赞颂了端砚在关键时刻的神奇保护作用。
最后,诗人想象了未来的情景:“他年沉香亭,奉诏翻乐府。周旋妃子手,借润毛与楮。”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设想端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用于宫廷的音乐表演,为妃子的手润泽笔墨,展现了端砚的多功能与高雅气质。
整首诗通过对端砚的细腻描绘和丰富联想,不仅赞美了端砚的珍贵与独特,也表达了对曾徽言学士珍藏之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