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即事三首(其三)

拖紫腰金不要论,便堪归隐白云村。

更无名籍强金榜,岂有花枝胜杏园。

绮席促时皆国器,羽觥飞处尽王孙。

高眠亦是前贤事,争报春闱莫大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富贵荣华无需多言,足以在白云村过隐居生活。
没有世俗名利的束缚,哪里有比杏花园更美的景色。
华丽的宴席上都是国家栋梁,杯盏交错间尽是贵族子弟。
高枕无忧也是古代贤人的追求,但怎能忘记春天科举的大恩大德。

注释

拖紫腰金:形容显贵或富贵。
不要论:无需考虑。
归隐:退隐,隐居。
白云村:隐居的地方,象征田园生活。
名籍:官职或名册上的身份。
强金榜:世俗的功名。
杏园: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比喻繁华或人才汇集之处。
绮席:华丽的宴席。
国器:国家的重要人才。
王孙:贵族子弟。
高眠:高枕无忧,悠闲生活。
前贤事:古代贤人的生活方式。
春闱:春季科举考试。
莫大恩:极大的恩惠。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夤的作品,属于中晚唐时期的诗歌。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心境。

"拖紫腰金不要论"一句,通过对豪华装饰的拒绝,显示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然态度,表明他对于贵族生活已经不再执着。

"便堪归隐白云村"则是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纷扰,到一个远离喧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地方去居住和修养。

以下两句"更无名籍强金榜,岂有花枝胜杏园"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这种心境。"名籍强金榜"指的是仕途上的荣誉和地位,而"花枝胜杏园"则是比喻自然的美好超越了人间的繁华。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功名的不屑一顾。

"绮席促时皆国器,羽觥飞处尽王孙"则描绘了一种宴席上的奢侈场景。"绮席"和"羽觥"都是高贵的生活用品,而"国器"和"王孙"则代表了皇室或权贵家族。这两句诗意在强调,即使是在豪华的宴会中,所有这些奢侈的物品和尊贵的人物也都无法留住诗人的心。

最后两句"高眠亦是前贤事,争报春闱莫大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隐士生活方式的赞美。"高眠"指的是安然无忧的睡眠,而"前贤"则是对古代那些选择隐居山林的人物的尊称。"争报春闱莫大恩"一句,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朝廷恩惠的淡漠,即使是在春日里,人们都在争相报效以求得皇帝的赏识和恩赐,但诗人认为这些都不重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好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愿。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长安述怀

黄河冰合尚来游,知命知时肯躁求。

词赋有名堪自负,春风落第不曾羞。

风尘色里凋双鬓,鼙鼓声中历几州。

十载公卿早言屈,何须课夏更冥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城上寒来思莫穷,土囊萍末两难同。

飘成远浪江湖际,吹起暮尘京洛中。

飞雪萧条残腊节,落花狼藉古行宫。

春能和煦秋摇落,生杀还同造化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紫气天元出故关,大明先照九垓间。

鳌山海上秦娥去,鲈鲙江边齐掾还。

青帝郊坰平似砥,主人阶级峻如山。

蟠桃树在烟涛水,解冻风高未得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东归出城留别知己

韦蒙屈指许非才,三载长安共酒杯。

欲别未攀杨柳赠,相留拟待牡丹开。

寒随御水波光散,暖逐衡阳雁影来。

他日因书问衰飒,东溪须访子陵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