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泰叔

志士有不遇,繇来多感伤。

末途长悯默,往事委冥茫。

偃蹇乾坤外,推移日月长。

初心寄林壑,何事袭轩裳。

才地惭前辈,文华笑老苍。

讨论聊自适,仕进亦惟惶。

直欲驰千里,宁谁出一乡。

典谟窥禹契,教化识轩唐。

不信时难驾,焉知命弗将。

士虽殊用舍,吾岂托炎凉。

宝剑埋霜镝,明珠称夜光。

三公犹可去,一命孰难忘。

壮节深无累,高歌咏更锵。

振衣辞旦望,逸迹寄朱张。

管库心何愧,江湖幸退藏。

朝辞汴师日,夜渡浙河霜。

故国寻仙路,当年结客场。

二毛虽老丑,一醉乃寻常。

花圃风生席,云斋月满床。

清歌怜落落,高论接琅琅。

谁谓羁游地,还陪君子觞。

众推朋好厚,不间弟兄行。

斟酌南堂夜,逍遥甬水阳。

长篇荷高意,他日结离肠。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的《次韵酬泰叔》。全诗以“志士”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与对理想追求的坚持。

首联“志士有不遇,繇来多感伤”,开篇即点明主题,指出有抱负之士往往遭遇不顺,常感伤于世事无常。接着“末途长悯默,往事委冥茫”,描述了志士在晚年回顾过往,心中充满悲凉与迷茫。随后,“偃蹇乾坤外,推移日月长”,诗人借天地之广阔与时间之漫长,表达出对个人命运渺小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初心寄林壑,何事袭轩裳”,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不满。

“才地惭前辈,文华笑老苍”两句,既是对自身才能的谦逊评价,也暗含对前辈成就的敬仰与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讨论聊自适,仕进亦惟惶”,表明诗人虽有学术兴趣,但对仕途却心存忧虑。接下来的“直欲驰千里,宁谁出一乡”,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与远行的愿望。“典谟窥禹契,教化识轩唐”,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不信时难驾,焉知命弗将”,则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时代变迁的反思。“士虽殊用舍,吾岂托炎凉”,展现了诗人对士人命运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世态炎凉的超然态度。

后半部分,“宝剑埋霜镝,明珠称夜光”,以宝剑和明珠比喻才华被埋没,表达了对自身才能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遗憾。“三公犹可去,一命孰难忘”,进一步强调了对官场的疏离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壮节深无累,高歌咏更锵”,表现了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仍能保持高洁的情操和乐观的态度。“振衣辞旦望,逸迹寄朱张”,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景仰。“管库心何愧,江湖幸退藏”,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淡泊的态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朝辞汴师日,夜渡浙河霜”,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场景,充满了离愁别绪。“故国寻仙路,当年结客场”,回忆起往昔的友情与经历,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二毛虽老丑,一醉乃寻常”,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年老的接受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花圃风生席,云斋月满床”,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诗意。“清歌怜落落,高论接琅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与思想深度。“谁谓羁游地,还陪君子觞”,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与珍惜。“众推朋好厚,不间弟兄行”,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际关系的和谐态度。“斟酌南堂夜,逍遥甬水阳”,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夜晚畅谈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由。“长篇荷高意,他日结离肠”,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友情、自然等多方面的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深度。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庭柏

郁郁庭下柏,何年移此栽。

虽然失地性,本自凌云材。

不复鸾凤集,空馀鸟雀来。

谁为许长史,拔宅去尘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竹轩

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

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春日斗锁碎,秋风撼琅玕。

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

形式: 古风

黄鹂一声

阴阴三四木,官舍悄无邻。

何处黄鹂啭,来惊白发新。

浪随殊俗过,可负旧山春。

自笑亲香火,看经作钝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舟行

我舟莫行疾,我家日已远。

行迟终不到,不到何由返。

吴楚千万里,江山道回转。

白头多伤感,方寸不胜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