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洞天

丰登少公事,时得访林泉。

凿破蓬丘岛,潜通小洞天。

岩瞻横北面,钓隐近西偏。

缥缈云藏阁,依稀石似船。

崖平好磨琢,洞窈足回旋。

路贯层巅上,人随曲巷穿。

海光常潋滟,山色更清妍。

真可消尘俗,何妨中圣贤。

烟霞无尽藏,风月不论钱。

胜概好收拾,凭谁秉笔椽。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丰收之年事务少,常常得以游览山水。
在蓬莱仙岛上开凿出一条通道,通往隐秘的小天地。
山岩北面视野开阔,垂钓之处靠近西边的隐蔽处。
云雾缭绕的楼阁若隐若现,奇形怪状的石头像船只般奇特。
崖壁平整适宜雕刻,洞穴深邃让人流连忘返。
山路蜿蜒直通山顶,人们沿着曲折小巷穿行其中。
海面波光粼粼,山色清新动人。
这真是个洗涤尘世的好去处,不妨效仿圣贤生活。
烟霞美景无穷无尽,风月无需用金钱衡量。
如此美景值得珍藏,但谁能执笔描绘这一切呢?

注释

丰登:丰收。
公事:公务。
访:游览。
林泉:山林溪泉。
蓬丘岛:传说中的仙岛。
小洞天:隐秘的洞府。
岩瞻:远望山岩。
横北面:面向北方。
钓隐:垂钓隐士。
西偏:西边。
缥缈:隐约。
石似船:石头形状像船。
磨琢:雕刻。
回旋:盘旋。
层巅:层层山顶。
曲巷:弯曲小巷。
潋滟:波光闪动。
清妍:清秀美丽。
尘俗:世俗尘嚣。
中圣贤:效仿圣贤。
烟霞:云霞。
风月:自然景色。
胜概:美景。
收拾:珍藏。
凭谁:谁能。
秉笔椽:执笔描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自然山水的美好景象,并融入了道家追求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的思想。开篇“丰登少公事,时得访林泉”表明诗人偶尔有机会离开繁忙的尘世,去探寻那些隐秘而幽静的自然之境。

接下来的“凿破蓬丘岛,潜通小洞天”则是对道教修炼、追求仙境的生动写照,其中“小洞天”不仅是一处地理位置,更有象征意义,指向心灵的净土或精神世界。

“岩瞻横北面,钓隐近西偏”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水之间寻找隐逸之所,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的心境。而“缥缈云藏阁,依稀石似船”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诗人通过这些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奥妙与神奇。

“崖平好磨琢,洞窈足回旋”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岩石的平整和洞穴的曲折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诗中的“路贯层巅上,人随曲巷穿”则展现了诗人在山水间自由漫步的情景。

“海光常潋滟,山色更清妍”两句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其中“海光”和“山色”的描写,不仅形象生动,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接下来的“真可消尘俗,何妨中圣贤”表达了通过亲近大自然,可以洗涤凡尘、达到精神上的高远境界。

最后,“烟霞无尽藏,风月不论钱”两句则是对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动阐述。诗中的“烟霞”和“风月”都是道家修炼中常用以象征自然之美与精神境界的意象。而“胜概好收拾,凭谁秉笔椽”则是对这次山水游历所感所思的总结,诗人似乎在寻找可以传达自己心灵体验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道家思想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超脱与自由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

毛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甲午江行

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洗旧雠。

残虏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

边寒战马全装铁,波阔征船半起楼。

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销得几分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浣溪沙.桂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

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

素娥不嫁为谁妆。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顾曲多情,寻芳未老。一庭风月知音少。

梦随蝶去恨墙高,醉听莺语嫌笼小。

红烛呼卢,黄金买笑。弹丝踮屣长安道。

彩笺拈起锦囊花,绿窗留得罗裙草。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贺州作

几年宦迹浪江湖,到此功名心已无。

独上高楼翘首望,江郎山下白云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